事业单位干部被判缓刑的,能否保留公职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期间判处缓刑无法保留公职的法律法规规定。由于事业单位职位的特殊性,对于在职人员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判处缓刑的情况,事业单位虽然不能够对当事人进行开除,但是当事人其职位已经不能够进行保留。法律依据是《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期间判处缓刑是无法保留公职的。这是国家方面的硬性规定。由于事业单位职位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在职人员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判处缓刑的情况,事业单位虽然不能够对当事人进行开除,但是当事人其职位已经不能够进行保留了。
法律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经人民法院、监察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依法认定有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纪行为,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十七条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延伸阅读
事业单位被判缓刑,是否会失去公职?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九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处刑罚,应当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同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犯罪被判缓刑是否会失去公职。
然而,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处刑罚,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及时将其解聘。因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处缓刑后,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依法将其解聘,即失去公职。
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处刑罚,其法律后果还需根据具体案件和法律规定来确定。如果缓刑期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又犯罪的,将受到更严重的处分。
结语: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期间判处缓刑是无法保留公职的。这是国家方面的硬性规定。对于事业单位职位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判处缓刑的情况,事业单位虽然不能够对当事人进行开除,但是当事人其职位已经不能够进行保留。法律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事业单位被判缓刑能否保留公职?

事业单位被判缓刑有可能可以保留公职,依照《刑法》的规定,被判处缓刑的是可能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根据与开除事业单位职员相关的法律规定,只有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处罚的情形,才一定会被开除。...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缓刑后,是否还能保留公职?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不保留公职,被判刑的人员将受到处分。缓刑的考验期限根据判决确定,拘役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缓刑后,公职是否还能保留?

根据我国《刑法》第386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犯有严重错误,被判处刑罚时,可以保留公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缓刑不同于实刑,不是有...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员工缓刑后是否能保留公职?

事业单位被判缓刑不一定会被开除,具体是否开除要根据违法情节和相关规定来定。事业单位人员被行政拘留也可能被开除,根据违反纪律的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事业单位人员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公租房,条件包括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职工等。...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员工缓刑后是否能保留公职

被判缓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能不会被开除,具体是否开除需根据法律规定和考察期间表现决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刑罚有可能被降职或撤职,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则会被开除。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刑罚则会被开除。...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可以保留公职吗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不可以保留公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一、判缓刑需要满足的...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可以保留公职吗?

法律解析: 对于公职人员被判缓刑一般不能保留公职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如果是一般的公职人员,只有被判决拘役或者管制,才不被开除;如果是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只要触犯刑罚,都会给予开除处分...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可以保留公职吗?

律师分析: 对于公职人员被判缓刑一般不能保留公职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如果是一般的公职人员,只有被判决拘役或者管制,才不被开除;如果是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只要触犯刑罚,都会给予开除处分...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可以保留公职吗

法律分析:对于公职人员被判缓刑一般不能保留公职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如果是一般的公职人员,只有被判决拘役或者管制,才不被开除;如果是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只要触犯刑罚,都会给予开...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可以保留公职嘛?

律师解答: 对于公职人员被判缓刑一般不能保留公职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如果是一般的公职人员,只有被判决拘役或者管制,才不被开除;如果是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只要触犯刑罚,都会给予开除处分...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判缓刑是否开除公职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是否开除公职 如果是事业编制人员,判处徒刑才会开除公职,缓刑不会开除,公务员只要是刑罚就要开除公职。 一、国企干部被判刑开除(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查看全文

判缓刑能否保留公职?

判缓刑是否能保留公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若犯罪主体是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被判处缓刑后会被开除。被判处缓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能不会被开除。被判缓刑可以去外地工作,只要申请得到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查看全文

拘役缓刑事业单位可以保留公职吗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缓刑能否保留公职?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判缓刑,不能保留公职。 2、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是否会被开除公职

法律分析:   不会。判处徒刑才会开除公职,缓刑不会开除,公务员只要是刑罚就要开除公职。   事业单位人员被判刑开除公职(解除合同)的 法律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是否会被开除公职

法律分析:被判缓刑的事业编,可能会被开除公职。法律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员判缓刑是否会被开除公职

法律解析: 被判缓刑的事业编,可能会被开除公职。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职工判缓刑

法律分析:人社部发布的关于事业单位被判缓刑人员的规定中表示,事业单位人员被判缓刑的,其职务自然撤销,安排不叙职务的临时工作。为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除利用专业技术进行犯罪活动被判缓刑的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安排其一定...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缓刑是否开除公职

法律分析: 如果是事业编制人员,判处徒刑才会开除公职,判处缓刑不会开除公职。而公务员只要是刑罚就要开除公职。 一、国企干部被判刑开除(解除合同)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缓刑是否影响公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缓刑是否开除公职由单位决定,法律未规定必须开除。缓刑是刑罚制度,宣告刑罚暂不执行,但保留执行可能性。如果缓刑期内没有法定情形,判决不执行。若违反规定或再犯罪,缓刑撤销执行原判刑罚。缓刑考验期限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查看全文

公职人员判缓刑能否保留公职?

律师分析: 公职人员判缓刑不能保留公职,因为即使是判处缓刑也是被判处了刑事处罚。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