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煤炭、电力供需持续偏紧,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电力作为商品,其价格引导用户合理用电的作用未充分显现。为深化电力市场改革,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发改委、浙江省发改委、能源局相继下发一系列文件,加速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
No.1
电改核心内容
1
管住中间
改革后电网企业按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不再以购销差价来做主要收入来源。
2
放开两头
放开电源: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上下浮动范围不超过20%;
放开用户:工商业用户全量进入市场,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按市场价格购电,居民、农业用电不变
3
电改前后对比
No.2
电改对工商业企业影响
电改后电力直接交易类型
1.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分为批发市场用户(110kv及以上,永康无此类用户)、零售用户(由售电公司代理参与电力交易)和兜底售电用户(兜底售电公司代理参与电力交易,过渡性政策,随时可能取消);
2.间接参与市场交易——供电公司代理购电。
对工商业企业影响
“三变”:
一是用电价格变动更加频繁。电改前,销售电价由各省发改委直接制定,不由市场主体决定。电改后,工商业用户的电价会在上个月月底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产生,价格每月变化。
二是购电的方式发生改变。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工商业用户向售电公司购电,供电公司负责通过电网把电输送给用户,期间收取政府核定的输配电成本,售电公司按合同约定收取交易电价。
三是电价波动的区间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上下浮动的范围扩大到20%,可涨可跌,受煤炭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一不变”:
继续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工商企业交电费方式不变,仍由供电公司代收。
No.3
售电公司的定义
售电公司是发电厂和工商企业的“中间桥梁”,代表工商企业从电力批发市场中买电,销售给工商业电力零售用户。
No.4
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零售交易模式
(仅供参考)
工商企业电价=合同交易电价(含辅助服务费用、偏差考核费用等)+输配电价(政府核定)+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损益费等(政府核定)。其中,合同交易电价按零售模式不同有所区别。
实际操作过程中,售电合同会采取上述一种或多种模式组合的套餐。
No.5
工商企业选择售电公司
需重点关注的事项
1
偏差考核
售电公司在市场买电成本中包含偏差考核费用,如当月合同电量与实际用电量的偏差范围在5%以上,即产生了电量偏差考核费用。部分售电公司为传导风险,在与工商企业的售电合同中设置偏差考核,如遇此情况,工商企业需要尽可能准确预测每月用电量。
当前偏差考核减免政策:
为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省能源局出台政策,对2024年3、4月份的偏差考核费用进行减免。同时部分售电公司也已出台2024年度优惠政策,设置月度偏差考核费用上限(不超过0.006元/度电),助力企业纾困减负。
2
谷电比
从售电收益看,尖峰、高峰时段电力是优质售电资源,为主要售电利润点。为引导售电公司合理配备售电资源,缩小峰谷差,根据浙江省相关规定,售电公司总合同成交电量的谷电比例不得低于政策要求,如谷电比不足,售电公司需购买谷电指标,导致交易成本增加。为达到谷电比例基本要求,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部分售电公司会在与工商企业签订合同中设置谷电比例上限。谷电占比较大的工商企业需特别关注。
3
售电公司实力
售电公司实行省级备案制,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售电公司将在浙江电力交易平台(http://zjpx.com.cn)【市场公示】栏目公告,工商企业可登录网站或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查询售电公司相关资质信息。建议工商企业从售电公司总成交量、信用、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对比,择优选取。
No.6
近期电力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1
省内电煤价格大幅上涨
当前,国内外能源价格飙升,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涨幅较大。受此影响,省内煤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企业到户电价均出现不同程度波动。
2
分时电价机制调整
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为引导企业削峰填谷,自2021年10月15日起,大工业用户尖峰谷时长比例由2:10:12调整为4:8:12,每度电尖峰电价提高5.6分、高峰电价提高6分、低谷电价降低6.38分,高峰电价更高,低谷电价更低。
对白天高峰时段用电多的企业影响较为明显。
3
订单不稳定触发偏差考核
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内外部市场需求下降,部分企业订单不及预期,实际用电量未达到售电合同约定的用电计划数,触发偏差考核,增加了企业度电成本。目前,省能源局已出台偏差考核减免政策,详见解读2
No.7
建议与对策
开展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国家基于电网安全经济稳定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势必持续深入推进。企业应加快转变观念,积极应对,主动适应新形势。
1.安装厂房屋顶光伏
利用光伏自发电替代高价电。如企业拥有1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可安装光伏1兆瓦,年发电量100万度左右,最快4年可收回成本,成本收回后,每年可节约电费100万元左右。
2.合理安排生产时间
目前,尖峰电价约1.3元/度,低谷电价只有0.3元/度左右。多用低谷电,可有效降低用电成本。建议工商企业根据尖、高、谷时段,合理安排生产,削峰填谷。
3.配建储能设施
分时电价机制调整后,平均峰谷差价达到0.9054元/度电。通过储能设施可存储低谷电,释放到日间高峰时段使用,从而降低平均电价。
4.深入挖掘节能潜力
定期开展能效分析和能源审计,积极推进节能技改,及时淘汰高耗能设备、工艺,采用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提高度电产出,促进节电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