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权、正当性及其限度——对正当防卫问题的研究

律师回答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也是当代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于1979年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和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典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要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虽然,1997年新的刑法典在涉及正当防卫的限度等问题上比之原刑法典有了一些补充和修改,但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防卫权的范围、正当防卫的要件和防卫限度的把握等,却依然存在着争论。有些争论是直接针对着现行立法的,而更多的则是在司法个案的实际判定中逐步展开的。因此,围绕立法和司法中的主要问题,从学理角度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探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紧迫的。一、关于防卫权问题-来源及其范围防卫权是由人类的防卫本能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项法律上的权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分散型的个人防卫本能向具有社会整体认同意识的法律权力进行转化的过程,实现了作为一种原始复仇状态的无节制行为朝着合乎人类理性和社会需要的有限制法律行为的转变。由此,防卫行为就不再是不受任何拘束的纯私人行为了,需要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多重制约。刑法在对防卫行为的合法性作出确认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对人们行使防卫权的范围、条件、合理限度等进行规定,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防止因其权力滥用而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破坏法治的秩序。在现代国家里,当合法权益遭受到犯罪行为侵害时,受害者通常需要借助国家的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通过刑罚权的行使才得以维护,消弥已经受到的损害。这是一种被称为公力救济”的强制性手段。禁止公民擅用强力,强制手段由国家行使,这已成为法治社会的普遍要求。然而,公力救济”并非永远最为有效的,它同样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性和结果上的不完整性,为了弥补公力救济”的不足,达到全面维护合法权益的目标,各国又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特殊条件下的私力救济”行为的合法地位,允许公民在来不及请求司法机关予以保护,而合法权益又面临紧迫侵害时,可以有节制地予以防卫反击,以阻止损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或者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因此,以公力救济”为基础,以严格控制下的私力救济”为补充,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种普遍观念,并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化设计,这就是刑法上或者民法上的正当防卫制度。不过,就刑法角度来看,各国对防卫权范围的规定其实并不一致,刑法学者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至少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其一,在刑法上,是否应当规定公民为了维护公益(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而行使防卫权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维护国家及公共利益的责任本应属于国家特设的公共机构,一般公民没有此项冒险的义务,国家不应通过立法将其纳入公民防卫权的范围,否则,会有推卸国家公共机构责任之嫌。基于正当防卫系私力救济”手段的认识,很多国家未在刑法典上对此予以规定,通常只是笼统地允许公民为了维护自己”或者他人”的权利而行使防卫权。我国刑法历来允许甚至在本质上倡导公民为维护公益而对不法侵害行为进行正当防卫,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典,更将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权利免受侵害作为公民行使防卫权的前提。在我们看来,为维护国家、社会及他人利益而进行的防卫,是一种典型的见义勇为”行为,立法将其纳入防卫权,并非要强制公民必须照此行事(因为刑法上的防卫权力从来不是一种法定义务),而是出于扩大公民个人权力在法律上认可范围的需要,它与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律许可并予以保护的私力”的本质并不矛盾。而在实际生活中,公民也不会因为见义不为”而遭致诸如法律上不作为”的责任。笔者注意到,即使是那些在刑法典上仅仅规定为防卫自己或者他人权利才可行使防卫权的国家,他们在学理及实务中,也存在着将他人”一语作扩大解释,以适应实际防卫需要的情况[i]
一、民事权利的救济分类
1、根据民事救济的行使主体划分,则民事救济权可分为私力救济权和公力救济权。私力救济权是指民事权利主体权益受到侵害时,民事权利主体凭借其自身的力量进行民事权利补救、复原的权利。公力救济权是指民事权利主体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国家的名义,由既定的国家机关,如法院等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对民事权利受损者进行权利补救和复原的权利。
2、根据民事权利主体实施救济行为的时间不同,可以将民事救济权划分为民事权益侵害过程中的救济权和侵害发生后的救济权。民事权利主体利益被侵害的过程中,民事权利主体即可行使其民事救济权,这也是民事主体实施紧急避险权和正当防卫权的合法依据。民事权益侵害后的救济权是防止民事权利主体对紧急避险权和正当防卫权滥用的一种权利设置。
3、根据民事权利主体救济权所表现的具体权利形式不同,可将民事救济权划分为形成性救济权、请求性救济权、抗辩性救济权。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正当防卫的无限防卫权问题

正当防卫的主旨是:在存在具有社会危害和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时,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和他人的权益免受侵害,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起因条件要求存在不法侵害行为,时间条件限定在不法侵害进行时,对象条件要求只对不法侵害者采取防卫,主观...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限度?

律师分析: 正当防卫的限度: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限度

法律分析:正当防卫的限度: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及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是合法权利,对不法侵害采取必要行为,超出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需负刑事责任。采取正当防卫维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权利,如超过限度造成损害,可减轻处罚。对严重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的限度?

律师分析: 防卫限度实际上就是允许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上限,也就是说,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是指允许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上限,要求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的情形。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是什么

防卫限度实际上就是允许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上限,也就是说,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的限度和对象

法律分析: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者,正当防卫的对象不能是第三者,如果对第三者实施,属于故意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_...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

法律分析: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_x000D_ 1、“基本相适应说”认为,防卫行为同不法侵害行为,在性质、手段、强度和后果之间,要基本相适应,才能成立正当防卫。_x000D_ 2、“必要说”,主张以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

法律分析: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其他犯罪正当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构成防卫过当。法律依...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

律师分析: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其他犯罪正当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构成防卫过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的界限

一、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的界限正当防卫,是对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实施侵害的行为采取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制止性的损害行为。所谓正当防卫过当,是指采取的制止性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

法律分析: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定:1、正当防卫是指行为人为了保护国家、本人或他人等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了制止的行为,如果造成了不法侵害者的损害,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2、防卫过当是指前述行为人实施的...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是,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损害的,应该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应该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殴打、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措施...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

法律解析: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定:1、正当防卫是指行为人为了保护国家、本人或他人等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了制止的行为,如果造成了不法侵害者的损害,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2、防卫过当是指前述行为人实施的正当防...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

律师分析: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定:1、正当防卫是指行为人为了保护国家、本人或他人等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了制止的行为,如果造成了不法侵害者的损害,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2、防卫过当是指前述行为人实施的正当防...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防卫行为。而防卫过当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是,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损害的,应该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应该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殴打、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措施...查看全文

对防卫过当能正当防卫吗

法律分析:对防卫过当的行为是可以进行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其意义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鼓励公民抵抗不法侵害,震慑犯罪分子。...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赵宾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专职律师劳动仲裁、劳动仲裁

已服务10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