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探讨了隐名股东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和隐名股东的法律特征。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隐名股东是指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并且以他人名义记载为公司股东,被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公司股东的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的法律特征包括:以他人名义实际履行出资义务、基于合同关系产生、股东权利不能对抗第三人、承担公司的盈亏风险。在司法实践中,隐名股东是指实际出资人,而名义股东是指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
一、关于隐名股东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答案是有法律效力。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和名义股东之间会通过协议约定由隐名股东出资并享有股东利益,而将名义股东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公司股东。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隐名股东和名义股东之间,该约定具有约束力,同时对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在司法实践中,隐名股东是指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并且以他人名义记载为公司股东,被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公司股东的实际出资人。与其相对应的是名义股东,即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
二、隐名股东的法律特征
1、隐名股东以他人名义实际履行出资义务
隐名股东以他人名义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显名股东并未认购公司股份或未全部认购公司股份。也即实际的出资认购人是隐名股东,而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却为显名股东。
2、隐名股东基于合同关系产生
在日常的公司运营中,由于公司章程未登记实际投资人为股东,现行法律法规也未对隐名股东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作出明确规定,致使实际投资人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境,于是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在遵守现行法律的前提下依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订立契约(在这里不包含为规避法律而借用他人名义出资的情形),以此来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3、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利不能对抗第三人。
对这一法律特征,我国《公司法》作了明确规定:
《公司法》三十二条第三款: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4、隐名股东承担公司的盈亏风险
与“名为投资,实为借贷”的法律关系不同,隐名投资是投资而非借贷。因此,隐名股东需要承受投资风险,并不享受借贷的固定收益。
隐名股东一般是不参与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等情况的,对于协议的具体情况可以基于实际的出资情况来进行认定,特别是对于协议的签订时,需要由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处理,如果一方存在违约等情况的还需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是指在一家公司中,实际出资人被称为名义股东,而实际出资人并不在公司的股东名单上。这种情况下,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股东应当持有公司股权,并按照其所持有股份的比例享有相应的权益和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名义股东则不需要实际持有公司的股权,因此也不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虽然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存在法律关系,但是由于名义股东并不实际持有公司的股权,因此其并不具有股东的法律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存在纠纷,名义股东并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公司也不能以名义股东的身份来处理相关事宜。

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但是由于名义股东并不具有股东的法律地位,因此其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纠纷需要通过其他法律途径来解决。
结语:隐名股东协议的法律效力是有法律效力的,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隐名股东和名义股东之间,该约定具有约束力,同时对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隐名股东是指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并且以他人名义记载为公司股东,被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公司股东的实际出资人。与其相对应的是名义股东,即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记载的投资人。隐名股东以他人名义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显名股东并未认购公司股份或未全部认购公司股份。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利不能对抗第三人,需要承受公司的盈亏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 立 第九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资本公开发行股份时,应当依法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三章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五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第二节 股 份 转 让 第一百三十七条 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隐名股份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隐名股份协议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隐名股份协议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查看全文

隐名股东如何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隐名股东有法律效力的办法:代持双方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相应的股权转让。且双方转让股权的,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不得损害其他股东的优先认购权。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查看全文

隐名股东怎么去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规定:隐名股东的法律效力如下: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认定该...查看全文

挂名股东协议的法律效力?

律师分析: 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挂名持股协议对于公司及其它股东是有效的。挂名持股协议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规避法律的,如规避公务员不得经商、军队不得经营非军用企业的规定等,这些挂名持股协议是无效的。另外一种是非规避法律型的挂名持...查看全文

隐名股份协议是否有效?

民法典规定隐名股份协议有效。订立隐名股份协议的双方当事人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自愿真实;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协议的约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规定隐名股份协议有效吗 隐名股份协议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查看全文

隐名股份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及其认定方法

隐名股份协议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隐名股份协议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查看全文

股东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 股东协议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条件。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法定代表人及隐名股东协议书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一、法定代表人及隐名股东协议书是否有效挂法定代表人及隐名股东协议书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查看全文

挂名股东免责协议及公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挂名股东免责协议具有法律效应。所谓挂名股东,是指一方同意以其名义参与设立公司,但实际上不出资。公司注册资本由另一方投资,不出资的一方为挂名股东。挂名股东在形式上具备作为公司股东的所有要求,不仅在公司章程和公司工商登记材料中,在公司...查看全文

挂名股东协议是否有效?

挂名股东协议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挂名股东协议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查看全文

隐名股东怎样有法规效力?

律师解答: 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一般通过协议的方式约定由隐名股东出资并享有股东利益,而将名义股东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公司股东,该约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下,在隐名股东和名义股东之间具有约束力,对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查看全文

挂名股东免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挂名股东免责协议对外是没有具有法律效力的。若是隐名股东未足额出资,挂名的股东应当补足。两股东之间存在代替持股法律关系可以用代持股协议来证明。隐名股东的权益有投资权益的归属。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私有股东协议的法律效力

股东私下分配协议的主旨是合法性。简单股东分配协议应包括个人信息、投资合作背景、合作与投资、收益分配等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股东可以相互转让股权,但需要经过其他股东的同意。如果其他股东不同意转让,他们有购买该...查看全文

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股东会决议不一定有效,如果内容违法或违反规定,或者召集程序和表决方式不合法,决议也会被视为无效。...查看全文

探讨隐名股东地位的法律效力

股东资格确认原则:优先适用形式化证据;工商登记是对抗第三人主要证据;对内关系以股东名册和公司章程为依据;若冲突,优先适用公司章程。隐名股东法律效力:规避法律则无股东权利;未违反法律则具有股权。...查看全文

隐名股东权益的法律效力探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隐名股东的法律效力。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并约定实际出资人享有投资权益,人民法院将认定该合同有效,除非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当实际出资人与...查看全文

隐名股东股权转让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隐名股东股权转让是有效的,名义出资人转让股权则是属于无权处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权转让后,受让人若是要显名,需要经过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查看全文

隐名股东转让股权是否有效?

律师分析: 隐名股东股权转让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可以依法转让股权。只要公司向股东出具的确认股东身份及份额的文件有效,股权转让的受让人明知其系隐名股东,且公司及其他登记股东均未对股权转让提出异议,则股权转让合同合法有效。 【法律依...查看全文

隐名股东转让股权是否有效

隐名股东股权转让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可以依法转让股权。只要公司向股东出具的确认股东身份及份额的文件有效,股权转让的受让人明知其系隐名股东,且公司及其他登记股东均未对股权转让提出异议,则股权转让合同合法有效。...查看全文

股东合同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如果股东合同协议反映了当事人真实意图,内容合法,符合公共道德,且与当事人的法律能力相匹配,那么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合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