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治安管理行为调解处理的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适用调解处理的情形和治安调解处理程序。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79条,不适用调解的情形包括雇凶伤害他人、结伙斗殴或其他寻衅滋事、多次违法行为、当事人不愿调解、针对对方再次违法、违法嫌疑人逃跑等。治安调解过程需要收集证据、查明事实,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或委托他人参加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未达成或不履行的将受到处罚。
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哪些情形不适用调解处理
1、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九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处理: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
(三)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四)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
(五)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针对对方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六)调解过程中,违法嫌疑人逃跑的;
(七)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
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九条
二、治安调解处理程序是什么
1、公安机关在调解治安案件时,应当收集证据,查明事实,以事实为依据。
2、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调解,也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人参加调解。委托他人参加调解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委托书,并注明委托权限。当事人中有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调解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到场。
3、治安案件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治安案件》,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调解协议。
4、公安机关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符合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进行现场调解。现场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治安案件现场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并认真履行。
5、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办案期限从调解达不成协议或者调解达成协议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79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存在一些情形是不适用调解处理的。例如,雇凶伤害他人、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等。治安调解处理程序要求公安机关收集证据、查明事实,并以事实为依据。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调解,也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人参加。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应在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若调解未达成协议或协议不履行,公安机关将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一百一十三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禁止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打骂、虐待或者侮辱。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调解的规定?

律师分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处罚前,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听取当事人的申辩和提供的证据,对证据属实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同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进行调解和谈判,达成协议的,不予作出行政处罚。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法律规...查看全文

有关治安管理违规行为的处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了违反治安管理的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的情形,包括情节轻微、消除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受他人胁迫或诱骗、主动投案如实陈述违法行为以及有立功表现。...查看全文

治安管理违规行为的处罚机关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机关和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和吊销许可证等。该法针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侵犯公共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反消防管理、违反交通管理、违反...查看全文

有关治安管理从轻处罚的规定

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应根据情况从轻或不予处罚,但监护人应加强管教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违法应受处罚,而盲人或又聋又哑的人则可从轻或不予处罚。...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对什么治安管理行为不适用调解?

律师分析: 公安机关对下列治安管理行为不适用调解: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结伙斗殴的。 (三)寻衅滋事的。 (四)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五)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的。 (六)其他不宜治安调解的。 【法...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对什么治安管理行为不适用调解

法律解析: 公安机关对下列治安管理行为不适用调解: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结伙斗殴的。 (三)寻衅滋事的。 (四)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五)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的。 (六)其他不宜治安调解的。 【法...查看全文

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调解的标准?

律师解答: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处罚前,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听取当事人的申辩和提供的证据,对证据属实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同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进行调解和谈判,达成协议的,不予作出行政处罚。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法律规...查看全文

治安管理处罚法暴力行为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与殴打他人有关的条款规定了以下行为的处罚: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以及其他寻衅滋事行为。根据情节轻重,违法者可能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可能...查看全文

关于治安管理的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公安机关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具体方式和条件,同时规定了被传唤人逃避传唤时可采取的强制措施。该条款旨在确保公安机关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案件情况,收集证据,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查看全文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罚机关

法律分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罚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机关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查看全文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置机关?

律师解答: 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对于哪些治安管理行为无调解可言?

公安机关不适用调解的治安管理行为包括:雇凶伤害他人、结伙斗殴、寻衅滋事、多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再次挑起事端以及其他不适宜治安调解的情况。...查看全文

有关治安管理的规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减轻或不予处罚的情形,包括:情节特别轻微、主动消除违法后果并获得被侵害人谅解、受他人胁迫或诱骗、主动投案如实陈述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查看全文

治安管理处罚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原则包括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处罚法定、处罚与行为相适应、处罚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对于治安管理处罚适用年龄,未满14周岁的不予处罚,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的最轻处罚方式是警告,...查看全文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说明理由。对违反治安管理...查看全文

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包括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这些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查看全文

探讨哪些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适用调解处理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调解处理不适用于雇凶伤害、结伙斗殴、多次违法、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过程中再次违法、违法嫌疑人逃跑等情形。治安调解处理程序包括收集证据、查明事实、双方当事人参与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未...查看全文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哪些

《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两者之间从内容上讲相近,但在程度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并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刑法》;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则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查看全文

理解治安与治安管理之间的关系

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依照法律法规,通过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公共秩序、户政、交通、消防、出入境、单位治安保卫等方面。...查看全文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罚机关有哪些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相当于县级的公安机关裁决。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以由派出所裁决,农村地区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该法明确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