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编制,事业单位编制有两方面的涵义,第一是事业单位,所招考,所工作的单位属于事业单位。第二是拥有事业单位编制,所谓有编制就是指国家建立编制,并把人员纳入编制,由国家来提供经费来保障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工资收入及单位其他支出。
二、事业编制有哪些?
事业单位编制大体有以下几种:
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但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如设区市的城管。
2.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4.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等。
三、事业编制有什么好处?
拥有事业单位编制意味着工资福利有保障。比如社保公积金都会按照国家标准足额购买,而很多企业则是外包劳务按照最低标准购买。
社会形象好,幸福感强。比如医院教师这样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形象非常好,大家也非常尊敬他们。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同学朋友亲人中,能获得更大的认同感。
工作稳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果不犯大错,一般不会被开除。而事业单位编制工作人员工资由国家按编制保障,很难出现长时间拖欠工资,或者出现单位解体的情况。而普通企业则会因为竞争等导致破产,员工也因此失业。
四、事业编跟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1、工资的来源不同
公务员编制就是单位工作的正式人员,其工资由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工资由财政全供或者财政部分供给或者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缴纳失业保险、公务员编制人员不缴纳失业保险。
2、工资待遇差距大
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并不如公务员稳定。而且由于经费限制,除参公单位外的其他单位,工资待遇普遍要低于当地公务员。除了基本工资以外,事业单位的补贴、年终奖通常也要低于公务员。比如公务员的车补,就是事业单位人员享受不到的。一般来说,同一个地方的事业单位人员,总收入要比公务员低三分之一左右。
3、编制岗位之间的转换不同
在县级党政机关,一个单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往往不区分,局机关里公务员编制很少,大部分都是下属事业编制的人。县委可以直接将事业编制的股长提拔为县局的副局长,自动就转为公务员编制了。
通常到了市里以上的级别,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就区分得很明显,工作人员一般不大范围的交叉,一般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职,尤其是副科以下的人员岗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转换,但是到了副科就可以相互转换。比如可以从事业单位里直接提拔人到局机关当副科长或科长,也自动转为公务员编制了。
4、晋升发展路线不同
公务员想要晋升发展,需要提升自己的职务和行政级别,像我们常说的科级、处级、厅级等,是很难的。事业单位的发展路线主要是评职称,而职称评审难度很大,且最关键的是有名额限制,这也注定了很多事业单位人员是评不上高职称的。大量事业单位人员职称上不去,发展前景自然也不容乐观了。
5、编制性质不一样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拥有编制,但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属于事业编制。这二者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区别很大。从两种编制的获取方式就能看出来,行政编制的获取只能通过公务员、选调生考试获得,每年只有国考、省考这些大型考试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