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法条对合同无效的情形是怎么规定的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免除法定责任、违反强制性规定等。劳动合同的生效条件是双方具备主体资格,并且内容和形式合法。劳动合同的类型包括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无效的合同条款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但劳动者已提供劳动时应支付工资。公司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员工提供虚假材料导致合同无效。
一、劳动合同法法条对合同无效的情形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二、劳动合同的生效条件是什么?
1、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主体资格。
作为用人单位一方必须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等组织;
作为劳动者一方,根据规定,必须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
2、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如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工,不得从事矿山井下、
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如果用人单位与未成年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是从事上述工作,劳动合同也是无效的。
3、劳动合同需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必须意思表示真实,任何一方采用欺诈、
胁迫等手段与另一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三、劳动合同的类型有哪些?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可见,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比较多,这里特别要注意,劳动合同中部分条款无效的,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法律效力,而且,就算劳动合同无效,但劳动者已经提供了劳动的,用人单位也应该依法发放工资。因员工提供虚假材料造成合同无效的,公司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排除劳动者权利以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劳动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双方当事人具备主体资格和合法的内容和形式,且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订立。劳动合同的类型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劳动合同部分条款无效,其他条款仍然有效,且即使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仍应依法支付工资。对于由员工提供虚假材料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公司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七条 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况包括:(一)以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达成的合同;(二)用人单位免除自身责任或剥夺劳动者权益的合同;(三)违反法律强制规定的合同。...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效情形

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条件包括:欺诈、胁迫导致违背真实意思、用人单位排除劳动者权利、违反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法律分析: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_x000D_ 1、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_x000D_ 2、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_x000D_ 3、...查看全文

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是什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无效。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动合同主体、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不...查看全文

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是什么

法律分析: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对无效合同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对无效合同有以下规定:1、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三种情形:(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查看全文

合同无效的情形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分别如下: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行为人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查看全文

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律师分析: 根据合同法第53条的规定,合同存在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无效:一、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二、基于重大误解而订立;三、被迫签订合同;四、恶意串通;五、违反公序良俗。首先,如果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无效性是显然的。比如,...查看全文

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合同法第52条所规定无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 《民法典》中对合同无效...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般来说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用人单位违背劳动者的真实意思签订劳动合同;第二种就是用人单位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责任,侵犯劳动者的权利;第三种就是违背了法律的规定订立的劳动合同。法律...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是什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规定合...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法律分析: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合同主体不合格。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2、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劳动合同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如约...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律师分析: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法律解析: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合同主体不合格。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2、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劳动合同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如约...查看全文

法规中规定的劳动合同中部分无效的情形是什么?

法律解析: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查看全文

法规中规定的劳动合同中部分无效的情形是什么?

律师解答: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查看全文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是什么 ?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如下: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方利益;3、以法律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