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税罪和逃税罪怎么界定

律师回答
摘要: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逃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逃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逃税罪则表现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账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3、犯罪标准不同。抗税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就可构成,而逃税罪必须是偷税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怎么样才构成逃税罪 客体要件。逃税罪的客体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行为是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不进行纳税申报一般也是故意的行为,有时也存在过失的可能,对于确因疏忽而没有纳税申报,属于漏税,依法补缴即可,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逃税罪的的主观要件一般是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逃逸罪怎么界定 逃逸罪怎么界定: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二、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三、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四、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抗税罪和逃税罪怎么界定

法律分析:   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逃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逃税罪...查看全文

抗税罪和故意伤害罪怎么界定

法律分析: 抗税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界定: 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偷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查看全文

抗税罪和逃税罪区别

法律分析: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偷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偷税...查看全文

抗税罪和逃税罪区别

法律分析:抗税罪和逃税罪的区别如下:_x000D_ 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逃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_x000D_ 2、客观方面不同。抗...查看全文

抗税罪和逃税罪区别?

律师分析: 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偷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偷税罪则表现为采...查看全文

抗税罪和逃税罪的区别

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偷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偷税罪则表现为采取伪造、变造...查看全文

抗税罪和逃税罪区别是什么?

律师分析: 首先,二者的定义不同。抗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对抗税行为,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查看全文

抗税罪和逃税罪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抗税罪和逃税罪的区别是:_x000D_ 1、抗税罪是指犯罪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_x000D_ 2、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查看全文

抗税罪和逃税罪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首先,二者的定义不同。抗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对抗税行为,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查看全文

抗税罪和逃税罪差异是什么

法律解析: 首先,二者的定义不同。抗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对抗税行为,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查看全文

抗税罪与欠税的界定

本文介绍了欠税和抗税的概念及其区别。欠税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由于客观原因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而抗税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目的、行为方式和刑罚轻重等方面。在处理偷税后又抗税的案件时,应以偷税罪和抗...查看全文

抗税罪如何界定?

抗税罪的立案标准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情况应予追诉。对于偷税、抗税案件,立案标准是根据纳税人偷、抗税金额占应纳税金额比例进行计算,只要有一种税的偷、抗税金额和比例达到规定数额的,即应立案,其他税种的偷、抗税金额也应计入...查看全文

逃税罪如何界定?

逃税罪的主旨是指逃税行为侵犯税收管理秩序,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手段逃避缴纳税款。逃税罪的客观要件是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虚假纳税申报是故意行为,不进行纳税申报可能属于过失。主...查看全文

抗税罪与偷税罪的界限是什么

法律分析: 抗税罪与偷税罪的界限: 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偷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查看全文

逃税罪和抗税罪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逃税罪与抗税罪的不同点集中在三个方面。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逃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查看全文

逃避追缴欠税罪和抗税罪有何不同?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二条、第二百零三条:1、客体要件不同逃避追缴欠税罪,为简单客体,即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抗税罪,为复杂客体、即不仅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同时还侵犯了依法从事税收征管工作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2、犯罪客观...查看全文

法律界如何界定抗税罪的犯罪行为?

法院认定对抗税罪的要点如下:该罪的主体为具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特殊主体;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拒不缴纳税款;侵犯的客体包括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执行征税职务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主观方面的要求是出于直接...查看全文

逃避税收罪如何界定?

1.逃税罪数额巨大的标准是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 2.逃税罪行为包括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账簿、虚假申报、拒不申报纳税等行为。 3.逃税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是否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接受行政处罚。 ...查看全文

逃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 逃税罪与抗税罪区别: 1、后者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前者不要求有暴力行为; 2、后者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又由于采用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缴纳应纳税款,必然同时侵犯执...查看全文

逃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 逃税罪与抗税罪区别: 1、后者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前者不要求有暴力行为; 2、后者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又由于采用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缴纳应纳税款,必然同时侵犯执...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