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析:
一、落实管控要求,明确规划底线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落实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守好耕地红线,落实平原造林,巩固造林成果。明确规划底线,落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建筑规模管控等要求。
二、强化多规协调,统筹三生空间
以全域规划统筹、多规协调为原则,保护村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资源,落实集约发展、提质增效发展要求,以区、乡镇资源和任务统筹为路径,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促进村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统筹优化调整。
三、注重因地制宜,切实指导实施
充分考虑上庄村庄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上位规划要求,注重因地制宜,以多样化为美,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规划应着重解决村庄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切实指导实施,规划成果应简明易懂。
四、传承历史文脉,繁荣村庄文化
改变大拆大建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坚持突出乡村特色,体现村庄特有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通过文化振兴激发村庄活力,繁荣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实现村庄特色发展、人居环境提升。
五、坚持绿色低碳,践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当地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将当地的传统智慧应用于村庄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借鉴现代绿色低碳科学技术,落实海绵理念、垃圾回收利用理念、可持续能源利用理念等, 实现村庄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能源可持续。
六、建立“村民主体、共同缔造”工作机制
围绕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尊重村民意愿,形成区镇政府组织领导、村党组织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村民发挥主体作用、规划编制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工作组织模式。建立以村民为主体,规划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大专院校、建筑师、热爱乡村事业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的协作式规划编制工作机制。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