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拖欠的滞纳金如何计算?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者拖欠工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额25%的经济补偿。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用人单位故意不订立劳动合同、违反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都需要赔偿劳动者的损失。赔偿包括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待遇、工伤医疗等方面的损失,并且要支付相应数额的赔偿费用。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是不计算滞纳金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额25%的经济补偿。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
(一)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
(二)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
(四)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赔偿,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二)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三)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四)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五)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额25%的经济补偿。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用人单位在故意拖延劳动合同订立、订立无效劳动合同、违反规定侵害劳动者权益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形下,应赔偿劳动者的损失。赔偿的内容包括工资收入损失、劳动保护待遇损失、工伤医疗待遇损失、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以及其他约定的赔偿费用。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等和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八条 【施行时间】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计算公司拖欠工资的滞纳金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要求支付工资额25%的经济补偿。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赔偿劳动者的损失,包括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待遇、工伤医疗、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健康损害等方面。...查看全文

公司拖欠工资如何算滞纳金

法律分析:公司拖欠工资的,不需要缴纳滞纳金,但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仍逾期不付的,需要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赔偿标准是按应付工资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来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查看全文

工资滞纳金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迟发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拖欠抚养费的滞纳金如何计算

抚养费标准的确定应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和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能力。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月总收入的20%至30%支付,负担多个子女的可适当提高但不超过50%。无固定收入的可参考同行业平均收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抚养费数额时应综合考虑子...查看全文

迟发工资滞纳金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公司拖欠工资不计算滞纳金,但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在用人单位已经被责令返还工资后逾期仍然不支付的情形下,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公司拖欠工资应该怎么算滞纳金的法律...查看全文

迟发工资滞纳金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约定每月X日发放上月工资,从这一天算起,到发放工资的日期为违约滞纳金的核算时间(自然日,非工作日),利率可参考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用人单位迟发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查看全文

工程拖欠款滞纳金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 拖欠工程款的滞纳金是可以由工程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的但是滞纳金的约定不能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查看全文

滞纳金如何计算?

律师分析: 滞纳金按期缴纳的税款×滞纳天数×万分之五。滞纳金是对不按纳税期限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按滞纳天数加收滞纳税款一定比例的款项,它是税务机关对逾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给予经济制裁的一种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查看全文

滞纳金如何计算?

养老保险滞纳金收取标准及计算方法,以及某市补交养老保险滞纳金的规定。注意不同城市养老保险政策存在差异,具体扣费标准请咨询当地社保局。个人以自由职业者身份缴纳养老保险不需要缴纳滞纳金,但要交利息。延迟缴纳滞纳金的时间越长,金额越高。...查看全文

滞纳金如何计算

法律解析: 滞纳金按期缴纳的税款×滞纳天数×万分之五。滞纳金是对不按纳税期限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按滞纳天数加收滞纳税款一定比例的款项,它是税务机关对逾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给予经济制裁的一种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查看全文

工资滞纳金的计算方法

交税滞纳金计算方法及法律规定:滞纳金按日加收滞纳税款的万分之五,滞纳金计算公式为滞纳金=滞纳税款×滞纳天数×滞纳金加收率。未按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需缴纳滞纳金,并将其列入营业外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查看全文

拖欠工资滞纳金是多少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要是用人单位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的话,那么就可以算用人单位有违约行为,此时就要对劳动者进行违约金的赔偿。通常情况下,这种违约金的赔偿是用经济补偿金的方式支付的。下面,晖律网小编就来告诉你...查看全文

如何计算租金滞纳金?

滞纳金指针对不按纳税期限缴纳税款或者不按还款期限归还贷款,按滞纳天数加收滞纳款项一定比例的金额,它是税务机关或者债权人对逾期当事人给予经济制裁的一种措施。滞纳金带有惩罚性质,理论上说,有资格收取滞纳金的只能是国家管理机关,如工商、...查看全文

社保欠费了,滞纳金如何计算

长时间未缴纳保险费将产生滞纳金,养老保险费的滞纳金计算方法为应缴费总额×欠费天数×2%,滞纳金封顶为本金的40%,最高不超过8000元。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未按规定缴纳保险费的单位将受到处罚,包括限期缴纳和加收滞纳金。...查看全文

如何计算税款的滞纳金

税款的滞纳金=滞纳的税款金额*滞纳天数*万分之5。      税收滞纳金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增加计入借方核算,同时会导致货币资金减少,资产减少计入...查看全文

公司拖欠工资应该怎么算滞纳金

法律分析:一、公司拖欠工资应该怎么算滞纳金用人单位迟发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查看全文

公司拖欠工资应该怎么算滞纳金

公司拖欠工资不计算滞纳金,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公司限期支付未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查看全文

公司拖欠工资应该怎么算滞纳金

法律分析:公司拖欠工资不计算滞纳金,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公司限期支付未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查看全文

企业拖欠工资应该怎么算滞纳金?

法律解析: 公司拖欠工资不计算滞纳金,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公司限期支付未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查看全文

公司拖欠工资应该怎么算滞纳金

公司拖欠工资不计算滞纳金,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公司限期支付未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郑潭诗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42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