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是否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律师回答
摘要: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危害结果,但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它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实现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二是为了实现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中,情况二又可分为A和B两种情况。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
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
(1)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
(2)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中又可以分为情况:
A、为了追求某种危害结果而对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
B、对某一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放任对另一对象造成的危害结果。
延伸阅读
醉驾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醉驾是一种危险行为,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法律规定,醉驾属于违法行为,对醉驾者将会承担严厉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一般情况下,醉驾者将面临吊销驾驶证、罚款、拘留甚至刑事处罚等后果。法律对醉驾的处罚措施严厉,旨在起到警示作用,保护道路交通安全。此外,醉驾还可能导致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给醉驾者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自身安全和他人的利益,我们应该严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车行为,共同营造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结语:醉驾是一种危险行为,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法律规定,醉驾属于违法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处罚。醉驾者可能面临吊销驾驶证、罚款、拘留甚至刑事处罚等后果。法律对醉驾的处罚措施严厉,旨在起到警示作用,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同时,醉驾还可能导致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给醉驾者带来经济损失。为了自身安全和他人的利益,我们应该严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车行为,共同营造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醉驾是否属于直接故意犯罪?

本文讲述了醉酒驾车可能构成的危险驾驶罪和肇事罪以及相应的刑事处罚。醉酒驾车可能导致交通事故,从而构成交通肇事罪,但行为人的刑事处罚相对较轻。而醉驾肇事致人死亡会受到更严厉的刑事处罚,具体判刑情况取决于肇事者的行为情节。...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是否属于故意犯罪?

醉酒驾车不属于故意犯罪,属于过失犯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车和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以及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查看全文

醉驾属于故意犯罪吗

所谓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而追求或放任此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醉酒驾驶行为人明知道自己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一种危险驾驶行为,仍然这样做,所以主观上是故意为之,因此是故意犯罪。...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伤人是否属于故意犯罪?

饮酒不能作为故意伤害罪的免罪理由。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构成本罪的关键是行为人有非法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伤害行为必须是他人的身体健康,自伤行为不能构成本罪。伤害程度限于轻伤、重伤、伤害致死三种情况。...查看全文

醉驾属于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律师分析: 醉驾是属于故意犯罪,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危险驾驶罪因为是明知会危害公共安全结果,而故意醉酒上路,应属于故意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在...查看全文

醉驾属于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醉酒驾车是过失犯罪吗 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是过失犯罪。   1、单就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本身而言,驾驶员主观上应属于故意。   2、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驾驶员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在其主观...查看全文

醉驾犯罪是否属于累犯?

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不会被认定为累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只有在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再犯罪的犯罪分子才会被认定为累犯。此外,交通肇事后逃逸属于主观故意的范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肇事罪行为人将被处...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是否属于犯罪?

醉酒后袭警无伤的判处:以危险驾驶罪和袭警罪数罪并罚,刑期酌情决定,管制不超过3年,拘役不超过1年,有期徒刑不超过20年,总和刑期不满35年最高不超过25年。...查看全文

醉驾是否属于刑事犯罪

法律分析: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酗酒行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行驶罪,隶属刑事犯罪。依照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以危险驾驶...查看全文

醉驾是否属于过失犯罪

法律分析:醉驾行为本身构成危险驾驶罪,不属于过失犯罪;但如果行为人因醉驾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该罪则属于过失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查看全文

危险驾驶罪是否属于故意犯罪?

不属于。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所以主观是故意,是行为犯,只要有相关的行为就属于犯罪。不同于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才构成犯罪。 危险驾驶是否属于过失犯罪 危险驾驶属于故意犯罪,不属于过失犯罪。...查看全文

间接杀人是否属于犯罪

间接杀人属于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将受到严厉处罚。然而,为了救人而杀人是否犯罪取决于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根据《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情...查看全文

醉酒驾车发生事故属于故意犯罪吗

醉酒驾车发生事故不属于故意犯罪,属于过失犯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醉驾是否属于累犯?

一般醉驾不能构成累犯。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只是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涉嫌危险驾驶罪,犯罪分子会被判处拘役,而判处拘役后再犯罪的,是不会被认定为累犯的。《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查看全文

醉驾再犯是否属于累犯?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分子会被判处拘役,再犯罪不会被认定为累犯。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和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同类罪的情况下会被从重处罚,但醉酒驾驶只处以拘役。此外,交通肇事罪...查看全文

酒驾属于故意犯罪吗

法律分析:酒驾只有达到醉驾驾驶标准才属于故意犯罪,一般的酒驾不属于犯罪行为,只是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应受到行政处罚。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行为人明知醉驾驾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实施了醉驾驾驶的行为。...查看全文

危险驾驶罪是否属于故意犯罪类型?

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只要有相关行为就属于犯罪,与交通肇事罪不同。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自己醉酒驾驶或追逐竞驶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状态发生,一个正常思维的人应当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威胁并采取措施避免。...查看全文

醉驾是故意犯罪嘛?

律师解答: 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而追求或放任此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醉酒驾驶行为人明知道自己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一种危险驾驶行为,仍然这样做,所以主观上是故意为之,因此是故意犯罪。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醉驾是故意犯罪吗?

律师分析: 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而追求或放任此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醉酒驾驶行为人明知道自己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一种危险驾驶行为,仍然这样做,所以主观上是故意为之,因此是故意犯罪。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醉驾是故意犯罪吗

法律分析: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而追求或放任此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醉酒驾驶行为人明知道自己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一种危险驾驶行为,仍然这样做,所以主观上是故意为之,因此是故意犯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