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是扣完税发么

律师回答
摘要:年终奖和奖金需要扣税,按照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发放时间根据合同约定。年终奖标准由公司自行决定,没有规定一定要发放。企业可根据经营状况和员工表现决定是否发放年终奖。纳税是公民责任,需关注税收相关信息。
年终奖和奖金如果达到扣税的标准,是需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的,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查找相应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缴税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国的税种是十分多的,税率也会依据经济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要多关注税收的相关信息。
一、年终奖和奖金扣税吗
年终奖是要交税的。第一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查找相应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第二如果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先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部分后,再按照上述第一条规定处理。
二、年终奖什么时候发
各企业和事业单位每年发年终奖,正常是春节放假日之前发,哪一天发具体不同,具体要看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中对年终奖的发放时间是如何约定的。
是否发放年终奖,属于用人单位的工资自主权,但是如果劳动合同或者公司规章制度里有员工年终奖数额或者计算方式,且劳动者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年终奖金。在实践中,如果劳动者想保护自己的“年终奖”,就应该和用人单位签订周密的劳动合同,并对年终奖进行细致约定。
三、年终奖发放的标准是什么
法律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发年终奖,也就是发年终奖的标准由公司自行决定。在既没有合同约定,也没有相关规章制度对年终奖金作出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有权选择发或不发年终奖。年终奖是奖金的一种,它是工资的一部分,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年终奖金分配方案一般由每个用人单位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自主制订,有在年初制定的,也有在年未制定的,这属于企业自主管理范畴。一般来说,如果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中未作约定,企业规章制度中也没有相关内容,企业可以根据本年度的综合经营状况、发展状况以及劳动者个人年度工作表现决定是否发放年终奖。
延伸阅读
结语: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年终奖和奖金达到扣税标准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确定。关注税收信息是必要的,因为税种繁多,税率会根据经济发展进行适当调整。年终奖发放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有自主权决定是否发放年终奖。年终奖的标准由企业自行决定,如果没有约定,企业可根据经营状况和劳动者表现决定是否发放。签订周密的劳动合同对保护年终奖是有帮助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四十条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四十二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节 扣 除 第三十六条 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发年终奖要扣税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对于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国税发[2005]9号文件基本规定是:“纳...查看全文

公司发年终奖扣税吗

法律分析:公司发年终奖扣税。因为年底奖金也属于工资薪金收入,所以要按工资薪金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当月工资收入达不到起征点,则奖金先弥补当月工资不足起征点部分之后余额作为应税所得。法律依据:_...查看全文

年终奖怎么扣税

我国税法中规定了很多需要缴纳的税费,当员工取得工资的时候如果到达了一定的标准那么久应当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那么,员工取得年终奖是否应当交税妮?下面晖律网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年终奖咋扣税具体算法 计算办法未变 ...查看全文

年终奖怎么扣税?

律师分析: 年终奖的应纳税额为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乘上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年终奖金可以不并入当年的综合所得而进行单独纳税,而是应该把年终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所得到的数额,按照右侧按月换算之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查看全文

年终奖怎么扣税

法律分析:年终奖的应纳税额为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乘上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年终奖金可以不并入当年的综合所得而进行单独纳税,而是应该把年终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所得到的数额,按照右侧按月换算之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的税...查看全文

年终奖会扣税么

律师分析:年终奖两种计税方式,一是单独适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政策;二是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查看全文

年终奖怎么扣税

法律分析: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5000元时,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2、当月工资低于50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查看全文

年终奖是怎么扣税的

年终奖扣税标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对于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按“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查看全文

年终奖是怎么扣税的

一、年终奖是怎么扣税的年终奖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奖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查看全文

年终奖扣税吗

法律分析:年终奖扣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年终奖是指每年度末企业给予员工不封顶的奖励,是...查看全文

年终奖扣税吗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扣除数。年终奖的计税方法非为两种:当月工资未超过最低扣税标准,当月工资超过最低扣税标准。例如:年终奖15000元,当月工资3000。奖金税为(15000-(3500-3...查看全文

2024年年终奖扣税

      年终奖需要交多少税      这需要根据年终奖的多少,还有我们的工资进行计...查看全文

年终奖扣税公式

法律分析:年终奖扣税公式是:_x000D_ 1、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5000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_x000D_ 2、当月工资低于50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5000-月工资))...查看全文

年终奖是怎样扣税的

年终奖扣税标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对于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按“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查看全文

年终奖扣税吗,规定是

年终奖扣税吗 年终奖扣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查看全文

年终奖是如何扣税的

年终奖扣税标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章,对于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薪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按“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查看全文

为什么年终奖要扣税

年终奖为什么要交税,年终奖是指每年度末企业给予员工不封顶的奖励,是对一年来的工作业绩的肯定。年终奖的发放额度和形式一般由企业自己根据情况调整。年终奖为什么要交税。年终奖为什么要交税1...查看全文

年终奖扣税怎么计算

《个人所得税法》调整税率和级距结构,但年终奖计税方法不变。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月计算纳税,根据工资薪金所得和费用扣除额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工资低于费用扣除额,应减去差额后计税。这篇文章介绍了年终奖计税的具体公式,希望能帮助读者准...查看全文

年终奖是应该怎么扣税的

年终奖扣税标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对于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按“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查看全文

2024年年终奖扣税新政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基本的来源,任何的公民逃税,偷税或者是漏税都是会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处罚。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中最常见的税的缴纳,一般所缴纳的项目是红利,工资,奖金等方面。接下来我来为大家分享。 一、年终奖扣税标准 1、发放年终奖的...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周留侠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合伙人律师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已服务16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