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刑法》规定,集资诈骗罪不可判处死刑,但情节严重可判无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判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新规定要求对非法集资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行为立案追诉。
不可以。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集资诈骗情节特别严重的,人民法院最高可以对犯罪分子处无期徒刑,所以集资诈骗罪是没有判处死刑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等等。
根据最新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延伸阅读
法律规定对司法实践的影响与应用
法律规定对司法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与广泛的应用。法律规定作为社会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法律规定的明确性和权威性,使得司法实践能够在具体案件中进行合理的解释和适用。同时,法律规定也对司法实践产生着反作用,司法实践的具体案例和裁判结果也反过来影响和解释法律规定。这种相互作用使得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之间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关系,不断地相互影响和调整。因此,深入研究法律规定对司法实践的影响与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结语: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没有判处死刑的,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案件,可处以有期徒刑和罚金。最新规定明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案件应予立案追诉。法律规定对司法实践具有深远影响与广泛应用,相互作用使得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形成动态关系。深入研究法律规定对司法实践的影响与应用,有助于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一、集资诈骗与一般集资行为的区别
1、考察行为人的目的,即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正常合法的集资行为,无论是否发生集资纠纷,双方当事人在签订集资合同时,主观上均不存在无偿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或目的;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则在主观上有占有他人集资款或物的故意,其与他人签订集资合同并不是为了履行合同,而只是作为一种诈骗的手段,因为在签订集资合同时,行为人已经具有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2、考察行为人履行集资合同的能力和诚意。一般而言,正常合法的集资行为当事人,对集资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在客观上有完全履行能力或部分履行能力,且在主观上有履行的诚意并作了一定的努力;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则根本无履行合同的诚意,也不会为合同的履行作任何努力。
法律对于集资诈骗罪入罪数额,是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的。明确入罪数额严厉打击犯罪,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需要,是保护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需要。集资诈骗害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给好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伤。因此,打击集资诈骗犯罪必须一直进行下去,处罚力度也需要越来越严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或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及轻微伤、经济损失2千元以上、三次以上或三人以上交易的,应立案追诉。同时,以暴力胁迫他人借贷属于强迫他人提供或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强迫交易罪责任,并根据其他...查看全文

贪污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贪污罪的处罚是根据数额和情节轻重来决定的,构成贪污罪需要满足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侵犯公共财物、犯罪故意和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与职务侵占罪相比,贪污罪的主体身份、犯罪行为和犯罪对象有所不同。...查看全文

结婚证与强奸罪: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婚内强奸罪与刑法修正案九》:婚内强奸属于犯罪,可判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九将性侵害对象扩大至所有自然人,但对强奸罪未作修改。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多人参与、公开场所、轮奸、致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者,可判十年以上有...查看全文

著作权侵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侵犯著作权的认定与处罚: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要标准是行为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同时违法所得数额和其他情节也起到区分罪与非罪的作用。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是主要标准,只需符合其中之一即可构成本罪。依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自...查看全文

贷款诈骗罪刑罚的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贷款诈骗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分为三级,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

孩子十四岁变更抚养权的方式:协商变更适用于双方能够就抚养权变更达成一致;诉讼变更适用于无法协商且存在正当理由(如虐待子女)要求变更抚养权的情况。...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案例

司法解释规定,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或为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应被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在携带凶器抢夺和携带凶器盗窃的理解中,凶器被定义为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或为实施犯罪而携带的其他器械,且应具有“...查看全文

探讨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

侵害他人造成死亡需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按地区平均工资标准,赔偿金按可支配收入标准,被扶养人生活费按消费支出标准计算,但年龄和扶养人数有影响,且赔偿总额有限制。...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裁判实践

哺乳期可以离婚,但需满足条件。在母乳喂养期间,若妻子犯重大错误,男方可提离婚,法院受理。若妇女决定离婚且夫妻关系确实破裂,法院可根据事实判离婚。只要夫妻双方同意并达成协议,哺乳期内离婚是可行的。...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9条规定了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包括扰乱各类场所秩序、结伙斗殴、制造混乱等。其他法律、法规也规定了类似行为的处罚,如非法进入军事禁区、扰乱军事秩序等。对于这些行为,公安机关可处以拘留、罚款或警告,构成犯罪者将...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法规与实践探讨

买卖合同纠纷的处理:归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房产所在地人民法院。当事人应协商解决,或请求帮助进行调解;协商不成,按约定交由指定机构仲裁;仲裁不解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没收财产的司法实践与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没收财产的适用方式和处理方式,没收财产属于附加刑,不能独立适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处理或上缴国库;没收财产是指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但不能没收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经验分享

单方面想离婚的一方可以通过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来结束婚姻,即使对方不愿意离婚。起诉离婚是我国法定的离婚方式之一,可以解除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查看全文

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经验

建设工程质量纠纷的解决方式包括协商、调解、和解和仲裁,最终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工程质量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受损日起计算。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也为三年。侵权赔偿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可根据特殊情况延长。...查看全文

赌场罪的相关规定与司法实践

我国刑法规定开设赌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一般主体、故意主观要件,正常社会管理秩序客体要件,以及聚众赌博、以赌博为业和开设、经营赌场的行为客观要件。根据《刑法》第303条,开设赌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查看全文

轻伤司法鉴定的相关规定与实践

司法鉴定的轻伤是指对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肢体或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司法鉴定应基于实事求是原则,综合分析原发性损伤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或后遗症,进行全面鉴定。...查看全文

打架处罚的相关规定与司法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对于打架斗殴和伤害他人行为的处罚措施。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可能会被公安机关调解处理,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但对于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被处以拘留...查看全文

绑架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及量刑标准。绑架罪要求非法剥夺人身自由、勒索财物或满足不法要求,并有相应实施行为;非法拘禁罪只要求剥夺人身自由目的。对于索债而绑架、扣押人质的案件,需注意行为人真实意图,以绑架罪或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绑架罪...查看全文

侮辱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侮辱罪是指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名誉的严重行为。侮辱行为情节轻微不犯罪,但可受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然侮辱他人不够刑事处罚可受拘留、罚款或警告。依法犯侮辱罪者可受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被害人告诉才处理...查看全文

销赃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犯罪嫌疑人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窝藏、转移、收购或代为销售,构成窝赃、销赃罪。根据法律规定,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销赃行为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五辆以上或总价值达到五十万元以上时,也属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