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谅解书后能否立即释放?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案件中,如果被告人犯罪事实清楚且情节轻微,检察可以不起诉;如果被告人和被害人达成协议并取得谅解,检察院可以建议法院从轻处罚;和解协议需经公安、检察、法院审查;公安可以建议从宽处理,检察可以建议从宽处罚;对于情节轻微不需判刑的,可以不起诉,法院可从宽处罚。
一般情况下,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事实清楚,情切轻微的,检察可以不起诉,如果双方达成协议,被害人谅解了,自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之日起,被告人就可以释放。
但如果被告人的情节达不到不起诉条件的,如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建议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九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延伸阅读
出谅解书后的释放程序及时限
出谅解书后的释放程序及时限取决于具体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当双方达成谅解并签署谅解书后,释放程序应该尽快进行。然而,实际的时限可能会因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如相关文件的审核、法庭审查、监管机构的批准等。通常情况下,释放程序应在数天至数周内完成,但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建议当事人在签署谅解书前与相关当局进行咨询,以了解具体的程序和时限要求,并遵循相关法律规定,确保顺利完成释放程序。
结语:根据法律规定,当双方达成谅解并签署谅解书后,释放程序应该尽快进行。然而,实际的时限可能会因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如相关文件的审核、法庭审查、监管机构的批准等。通常情况下,释放程序应在数天至数周内完成,但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建议当事人在签署谅解书前与相关当局进行咨询,以了解具体的程序和时限要求,并遵循相关法律规定,确保顺利完成释放程序。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五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应当审查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被害人是否自愿和解,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公安机关审查时,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必要时,可以听取双方当事人亲属、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人员以及其他了解案件情况的相关人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
(三)涉及寻衅滋事的;
(四)涉及聚众斗殴的;
(五)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六)其他不宜和解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员工签署谅解书后被立即释放

签署谅解书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双方当事人和解的案件可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对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谅解书需要被害人在场,一般由被告人家属向被害人家属协商办理,具有减轻犯罪...查看全文

法院收到谅解书后立即放人

《达成和解协议后对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 签署和解协议后,检察院自不起诉决定之日起即可释放被告。公安机关可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建议,检察院可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判刑的案件,可作出不起诉决定。...查看全文

能否立刻释放被谅解的人?

如果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事实清楚且情节轻微,检察院可不起诉;被告人与被害人达成协议并取得谅解,自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之日起被告人可释放;若被告人情节不符合不起诉条件,但达成协议并取得谅解,检察院可建议法院从轻或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能否立即释放嫌疑人?"

羁押必要性审查应当在逮捕当天进行,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相关机关需在10天内通知检察院处理情况。审查期限可适当延长,以决定是否释放或变更措施。...查看全文

保证金取保后能否立即释放?

交取保保证金一般可当天放人,办案机关应在三日内决定是否批准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都可申请。申请办理取保需符合法律规定和司法机关要求,且基于实际涉案事实。...查看全文

缓刑判决后是否立即释放?

判决缓刑后,非在押犯应立即释放,如果是在押犯,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同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需执行附加刑。...查看全文

袭警得到谅解书多久能释放

法律分析:不可以释放。袭警涉嫌妨碍公务罪,即便是有谅解书还会判刑的,判缓刑的可能性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查看全文

假释条件满足后,罪犯能否立即获得释放?

减刑和假释的间隔时间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一般为一年,但对于减二年或三年有期徒刑后再适用假释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立功...查看全文

能否在立即自首后立即获得保释?

自首并不意味着立即获得保释,根据法律规定,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犯罪分子才能获得保释,例如可能判处管制或拘役、患有重疾或无法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不构成社会危险等。...查看全文

能否在逮捕证下达后立即获得释放?

逮捕证下来还能不能释放?逮捕后24小时内必须讯问,如发现不应逮捕,需立即释放并发放释放证明。被逮捕后,可根据案情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2条,法院、检察院必须在逮捕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第93条规定,检察院...查看全文

能否在法庭上被判缓刑后立即释放?

缓刑是对罪犯实行的暂缓执行处罚的措施,只要罪犯在考验期内不再犯法,法院就不会再追究刑责任。判缓刑后不能当庭释放,而是根据罪行、危害程度和认错态度给予的暂缓执行刑法的措施。缓刑期间是对罪犯的考验期,违法违规将导致监内执行。缓刑的考验...查看全文

保证金缴纳后能否立即释放嫌疑人?

交了取保保证金当天能放人吗?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律并未明确当天是否能放人,一般情况下,如果执行机关批准,当天可以办理出所手续。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根据公安部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查看全文

十年刑期结束,能否立即释放?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者在执行刑期期间,遵守监规且表现出悔改,可减刑。重大立功行为如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或检举监狱内外的重大犯罪,经查证属实,也应减刑。即使判十年刑,六年已超过一般刑期,仍有可能获得释放机会。...查看全文

撞死人拿到谅解书多久能释放

撞死人拿到谅解书只是可以从轻处罚,但是不会立即释放,需要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完毕之后,根据情节进行判刑。撞死人是属于刑事案件,只能争取最轻的判刑,不判刑是不可能的。没有得到谅解书的情况下,会正常判刑。 ...查看全文

放火罪谅解书能否减刑?

在我国,放火罪达成和解协议后可以申请减刑,这体现了我国更加人性化的司法政策。对于有多个量刑幅度的案件,应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确定刑罚。在故意伤害罪方面,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并可根据伤亡后果、伤残...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当庭判缓刑后能否立即释放?

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在开庭当天不会被收监,而是可以当庭释放,不需要回到看守所等待宣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但仍需执行附加刑。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如禁止从事特定活动...查看全文

逮捕后能否立即获得保释?

逮捕后可以立即取保,但需符合条件。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但不会造成社会危险,或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自己婴儿但不会造成社会危险,或羁押期满但案件未结。申请取保后,公安、检察院、法院需在7天...查看全文

37天刑拘后立即释放是否为当天放人?

本文介绍了刑事拘留和逮捕的相关规定。刑事拘留期限最长时间为37天,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查看全文

离职后工资能否立即发放?

被辞退可即刻领取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当日应结清工资。被公司辞退可领取失业金,需满足参保条件、非自愿失业并办理失业登记。公司辞退不给补偿可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供相关材料并经过仲裁程序。期间可就业于新单位。...查看全文

判决缓刑是否应立即释放

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节轻微、悔罪表现良好、无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宣告缓刑。在缓刑期间,可以限制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或接触特定人。然而,如果被判处附加刑,缓刑期...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