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规定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诉讼时效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权利受损超过20年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无行为能力人对代理人的请求权,时效从代理终止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的规定的相关内容有: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受损之日起二十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延伸阅读
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范围及案例分析
《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范围及案例分析》是一个涉及诉讼时效规定的综合性文章。诉讼时效规定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一定时间内,当事人必须提起诉讼,否则将失去诉讼权利。本文将详细探讨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于哪些案件类型、适用于哪些法律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对不同案件中的诉讼时效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诉讼时效规定。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范围,并从案例分析中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和启示。
结语:本文详细探讨了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范围及案例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诉讼时效规定的机会。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掌握诉讼时效规定适用于哪些案件类型、法律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并从案例分析中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和启示。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诉讼时效规定,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概述

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提起诉讼,提起诉讼需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或复议期满后15日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需在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不动产案件超过20年、其他案件超过5年不予受理。...查看全文

公司债务诉讼时效规定概述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然而,如果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再保护。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延长诉讼时效。债权债务确认书和欠...查看全文

涉外合同诉讼时效规定概述

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特定情况下为一年。时效从侵权知晓或应知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延长时效。超时但自愿履行不受限制。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中止时效,解除后继续计算。提起诉讼、一方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中断时效。涉...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合同诉讼时效规定概述

房屋买卖合同诉讼时效为3年,最多不能超过20年。如果超过这个时效,权利人的权益将不再受法律保护。房屋买卖合同只存在约定的有效履行期限,而不存在诉讼时效。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纠纷,如协商、行政机关处理或通过仲裁或诉讼程序解决。...查看全文

民法典买卖合同诉讼时效规定概述

民法典规定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的要件是有请求权的存在和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届满则权利人的胜诉权消失,但中断或中止会重新计算时效。...查看全文

特殊诉讼时效种类概述

特殊诉讼时效包括短期、长期和最长时效。被告有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即要求法院驳回对方的诉讼请求。诉讼时效可以在权利人确有正当理由且经法院审查认定的情况下延长。...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上诉规定概述

被告人、自诉人及其代理人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27条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提出上诉,上诉期限为10日。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上诉期限为5日,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上诉规定概述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上诉可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但必须满足法定要求。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和拘留,根据行为情节的轻重采取相应的措施。罚款金额对...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程序规定概述

离婚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审理和判决三个阶段。起诉阶段,起诉者向法院提交诉状和副本。审理阶段,法院进行调查工作并做出判决前的准备工作。判决阶段,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则进行宣判。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需在十日内送达判决书...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管辖规定概述

民事诉讼管辖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而根据第二十二条的特别规定,特定情况下由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查看全文

诉讼费用相关规定概述

上诉案件的诉讼费用规定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分别上诉需预交二审受理费;同一方多人共同上诉只需预交一份二审受理费;再审案件需交纳案件受理费。诉讼费用还包括申请费、证人等人员费用和复制材料费用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诉讼费用的解释...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相关规定概述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因被告人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有权提起的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可调解或根据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时,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国家财产、集体财产损失时,人...查看全文

诉讼所需时间概述

1、法院在7天内决定是否受理起诉状。 2、被告必须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的15天内提出答辩状。 3、开庭前会提前3天通知,但可能会受到申请延期审理或追加共同诉讼当事人等因素的影响。 起诉状递交后的时间节点和程序。 法院在7天内决定受理...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时效规定概述

劳动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时效中断和中止是影响仲裁时效的因素。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会导致时效中断,重新计算仲裁时效。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无法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时,仲裁时效中止。仲裁时效的计算从当事人知道...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的概述

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指权利人在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后,造成诉讼行为时效中断的特殊情况,其中诉讼时效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的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第一百九十五条的内容规定,中断事由包括权利...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驳回起诉规定概述

民事诉讼中驳回起诉的情形:原告缺乏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无直接利害关系;无明确被告;无具体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超出法院主管工作范围;已有法律判决。...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再审规定概述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情形包括:1.立案或驳回起诉错误;2.有新证据推翻原判决;3.原判决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伪造;4.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5.违反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6.原判决遗漏诉讼请求;7.据以作出原判决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管辖权规定概述

民事诉讼法的管辖分为基层、中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基层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中级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和本辖区重大影响案件,最高法院管辖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申诉的规定概述

刑事诉讼法申诉的主旨是: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申诉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符合条件的申诉案件应重新审判,同时检察院应派员出席再审案件的开庭审理。...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收费法律规定概述

刑事律师收费标准及相关规定 刑事律师费用主要有三种收费方式:计件收费、计时收费、按案件标的比例收费。收费标准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律师能力、案件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定。刑事案件禁止风险代理,犯罪嫌疑人家属可一次性或按阶段支付代理费用。律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