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时效规定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时效中断和中止是影响仲裁时效的因素。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会导致时效中断,重新计算仲裁时效。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无法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时,仲裁时效中止。仲裁时效的计算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
劳动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
一、时效中断
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时效中止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三、仲裁时效的计算
仲裁时效的计算。根据本条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延伸阅读
劳动仲裁时效规定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劳动仲裁时效规定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是指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对劳动仲裁申请提出的时间限制和适用条件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仲裁时效规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劳动合同纠纷、工资支付纠纷、劳动保险待遇纠纷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殊规定。此外,劳动仲裁时效规定还受到诉讼时效、证据保全等法律原则的限制。因此,当事人在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前,应仔细研究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符合时效规定和适用条件,以确保申请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结语:劳动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根据规定,时效中断和中止以及仲裁时效的计算是关键。当事人在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时,时效会中断并重新计算。而在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下,申请仲裁的时效会中止,待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然而,劳动仲裁时效规定的适用范围和限制因地区和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当事人在提起劳动仲裁前应详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符合时效规定和适用条件,以确保申请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仲裁时效计算规定概述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间,以日、月、年计算,开始之日计算在期间内。最后一日若是法定节假日,则以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为期满日,期间不包括在途中时...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仲裁请求概述

劳动仲裁的主要仲裁请求包括确认劳动关系、解除合同经济补偿、违法解除赔偿、支付拖欠工资、加班费、年假工资、防暑降温费、冬季采暖补贴以及办理档案和社会报险转移手续。...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仲裁规定概述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仲裁的规定及劳动仲裁调解书与劳动裁决书的异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境内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适用该法,而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调解书和裁决书在法律...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流程概述

劳动仲裁程序的主旨是:申请人提交书面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按人数提交副本;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组成仲裁庭,准备开庭;在裁决作出前进行调解;仲裁裁决在受理申请后的四十五日内作出。...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证据概述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在法律事务中,可以使用的一些具体文件和证明,如社保清单、个税完税证明、工资账单、暂住证、工牌等,以及一些可以作为证据的记录和录音,如考勤记录、入职表、派工单、工友证言、工作照和交涉录音。...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范围概述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仲裁的范围,适用于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履行、辞退与离职、工作时间与保险福利、劳动报酬与赔偿等劳动争议,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劳动争议。...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仲裁时效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仲裁的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时效规定

法律分析:   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申请流程概述

劳动仲裁免费且程序简单,包括调解和申请仲裁。申请人需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副本。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受理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应在五日内受理并通知申请人。仲裁庭将调查取证,拟定仲裁方案。开庭前应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则进行仲裁。最后进行开庭...查看全文

工伤劳动仲裁流程概述

工伤劳动仲裁流程及时间为45天内完成,最多延长15天。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和副本,并载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适用范围概述

劳动合同争议解决范围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聘任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和军队文职人员等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还包括其他法律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争议。...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申诉程序概述

劳动纠纷案件申诉流程: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开庭,当事人陈述并辩论;调解后裁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请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一审程序概述

劳动仲裁庭审流程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出庭作证、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仲裁委员会主持调解,最终依法作出仲裁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法律程序概述

劳动仲裁流程包括:提交申请书、仲裁受理、开庭审理、仲裁调解和仲裁裁决。申请人提交书面申请书,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后通知被申请人。开庭前通知双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撤诉处理,对被申请人可做缺席裁决。仲裁庭先...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办案程序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在5日内受理申请并通知申请人,受理后5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仲裁庭应先行调解,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被申请人应在10日内提交答辩书,劳动...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上诉程序概述

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不服劳动仲裁裁决可在15日内向基层法院起诉,提交相应材料。起诉期满未起诉,裁决生效。劳动争议诉讼需满足条件:当事人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明确被告和诉讼请求、起诉期限内起诉。劳动诉讼程序:提起诉讼并提交起诉状、法...查看全文

成都劳动仲裁流程概述

成都劳动仲裁步骤及办理地点:申请仲裁后递交申诉书,仲裁庭决定受理与否,开庭调解或裁决,不服裁决可起诉。办理地点为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实行一案一庭制。对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仲裁庭可裁决先予执行。劳动仲裁材料包括申诉登记表、申诉书、身...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起诉案例概述

劳动争议可直接提起诉讼的情况包括:劳动者凭工资欠条起诉、要求加倍赔偿金、未办理社保手续导致损失、仲裁机构逾期未决定或裁决、调解协议终结后起诉、企业自主改制引发争议。...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申请条件概述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及要求。劳动争议可申请仲裁,不同类型的争议需到不同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部门受理各种劳动争议,包括解雇、工资争议等。申请仲裁需在争议发生后60日内提交申诉书。申诉书需填写清晰、简练,附有证据。当事人需积极配合仲裁部门...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证据类型概述

劳动者在申请仲裁时,可以提交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社保缴费证明、个人所得税证明、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身份证明、招聘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证言和其他证据材料。此外,业务文件、介绍信以及往来邮件、短信、微信等电子材料也可作为证据...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申婷婷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认证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206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