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的法律定义

律师回答
摘要:逃税罪认定要素及逃税与漏税的区别。逃税罪的客体是逃税行为侵犯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虚假申报或不申报且数额较大,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主观要件一般是故意。逃税数额和百分比的确定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计算,逃税行为需故意实施且采取非法手段,与漏税行为有明显区别。对于多次逃税行为,未经处理的需按累计数额计算。
(1)客体要件。逃税罪的客体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行为是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不进行纳税申报一般也是故意的行为,有时也存在过失的可能,对于确因疏忽而没有纳税申报,属于漏税,依法补缴即可,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逃税罪的的主观要件一般是故意。
逃税罪的认定
(1)合理确定逃税数额及其比例。逃税数额,是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各税种税款的总额。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一个纳税年度中的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总额的比例。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的其他纳税人,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行为人最后一次逃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年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悦年度的,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各税种逃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当缴纳税款总额的比例确定。逃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年度,只要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第20l条第1款规定的标准,即构成逃税罪。各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逃税百分比应当按照最高的百分比确定。
(2)正确区分逃税与漏税。漏税,是指纳税单位或者个人属于无意识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如由于不了解、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因工作粗心大意,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不计应税数量、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漏税行为不构成犯罪,它与逃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逃税行为只能是故意实施的,而漏税不是故意实施的。
B、逃税行为表现为采取欺骗性、逃避性的非法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而漏税行为并没有采取这种非法手段。
(3)对多次实施逃税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未经处理”,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5年内多次实施逃税行为,但每次逃税数额均未达到刑法第201条规定的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且未受行政处罚的情形。
延伸阅读
结语:逃税罪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其客观要件包括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主体要件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主观要件一般为故意。对于逃税罪的认定,应合理确定逃税数额及其比例,正确区分逃税与漏税,对多次实施逃税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零四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零五条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 关税 第五十八条 本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范围以外的临时减征或者免征关税,由国务院决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逃税罪追诉标准的法律定义

逃税罪的追诉标准主要包括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在五年内受过刑事处罚或多次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下再次逃避缴纳税款。逃税罪的客观方面包括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以及达到法定标准的数额。而逃税罪...查看全文

叛逃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律师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国家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这种行为即叛逃罪。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叛逃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构成要素包括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擅离岗位、危害国家安全,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偷税与逃税罪行的法律界定

逃税罪与漏税的区别:逃税罪是出于直接故意,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牟取非法利益;而漏税则是因工作过失或其他客观原因,无欺骗性或隐瞒性,造成少缴或不缴的结果。...查看全文

十万逃税罪行的法律判定

偷税涉案金额达10万的量刑根据案情确定。个人偷税10万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补缴税款可从轻处罚。企业逃税10万需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罚金为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需提供担保,如无法在公安取保可在其他阶段取保。...查看全文

偷税罪与逃税罪的区别及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中没有偷税罪,只有逃税罪。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较大数额税款,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行为。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抽逃出资罪的定义及法律适用

抽逃出资罪的处罚标准:若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其他严重情节,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虚假出资金额或抽逃出资金额2%-10%的罚金。...查看全文

抽逃出资罪的定义与法律依据

《公司法》明令禁止公司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抽逃出资包括非法抽问出资和转走出资。违反该规定者将面临罚款,虚假出资者罚款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抽逃出资者罚款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抽逃出资有多种方式,如伪造关系、抵押担保、...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行的法律定义

本文介绍了公安部70号令《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具体来说,肇事逃逸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查看全文

偷税漏税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偷税漏税可能构成逃税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如果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查看全文

抗税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抗税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侵犯国家税收制度与税务人员权利,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或威胁方式逃避缴税,犯罪主体为具有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的人,并具有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偷税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而偷税罪则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查看全文

偷税罪定义及法律规定

偷税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概述:根据《刑法》第201条,偷税行为包括虚假申报、擅自销毁账簿等手段,偷税数额达到一定比例将受到刑事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偷税数额的认定和跨年度偷税的处...查看全文

偷税漏税罪的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

偷税漏税罪法律规定了纳税人通过转移或隐匿财产来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和罚金。对于欺骗、隐瞒并逃避缴纳较大税款的纳税人,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于数额巨大的情况,刑期更长。扣缴义务人也有类似的规定。在某...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肇事逃逸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查看全文

抽逃出资罪的定义及其法律依据

根据公司法规定,对于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且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查看全文

逃税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律师分析: 逃税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下:《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若因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逃逸或有其他恶劣情节,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无人员伤亡时,行政处罚200-2000元并承担全部损失;逃逸情节包括离开事故现场、不履行义务、虚假留下信息等;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量刑标准:重伤、死亡造成重大损失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处3-7年...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印花税定义

印花税兼有凭证税和行为税性质,印花税是单位和个人书立、领受的应税凭证征收的一种税,具有凭证税性质。另一方面,任何一种应税经济凭证反映的都是某种特定的经济行为,因此,对凭证征税,实质上是对经济行为的课税。一般来说,印花税税率的征收应...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