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在哪些情况下不执行?

律师回答
摘要:不适用死刑的情况有哪些,主要包括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以及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除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情况外)。死刑案件对证据的要求是证据必须确实、充分,包括定罪量刑的事实有证据证明、每一个定案的证据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已查清等。未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是绝对不能判处死刑的情况。
一、不适用死刑的情况有哪些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而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
死刑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非只要触犯死罪的人都能被判处死刑。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面的犯罪主体不能被判处死刑:
1.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社会经验也有限,从充分体现保护青少年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规定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是否已满18周岁,是决定是否适用死刑的年龄界限,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一律按公历年、月、日计算实足年龄,必须是过了18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18周岁。
2.对于在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这主要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不能因其母亲犯罪而剥夺胎儿出生的权利。“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被告人是怀孕的妇女,也包括审判前在羁押受审时已是怀孕的妇女。因此,对于犯罪的怀孕妇女,在她被羁押或者受审期间,无论其怀孕是否属于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也不论其是否自然流产或者经人工流产,以及流产后移送起诉或审判期间的长短,都应视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3、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条款,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老人一般不适用死刑。但有一种例外,即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还是可以判处死刑的。
二、死刑案件对证据有什么要求?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条:办理死刑案件,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
证据确实、充分是指:
(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2)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3)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
(4)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
(5)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为唯一结论。
不能判处死刑的分为绝对不能判处死刑和相对不判处死刑。其中,对于已满75周岁的老人,除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一般也是不能对其判处死刑。当然,要是属于犯罪的时候未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则是绝对不能处死刑。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在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而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一般也不适用死刑,除非其犯罪手段特别残忍。办理死刑案件时,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包括证据的查证属实、证据之间的一致性、被告人地位的明确等。综上所述,法律对死刑的适用有明确的规定,以保障公正和人权的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死刑立即执行在哪些情况下不适用

死刑立即执行在下列情况下不适用:1、罪当判处死刑的,但考虑到被告人自首、立功、未遂、从犯等法定从轻处罚的,不能立即执行;2、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被告人作案时的年龄、智力、身体状况等自身因素,不能立即执行;...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不应立即执行死刑的情形,包括未满十八岁的犯罪嫌疑人和怀孕的妇女,以及已满七十五岁但以特别残忍手段犯罪的人。根据第四十八条,死刑仅适用于极其严重的罪行。对于应判死刑但不必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判缓期二年执...查看全文

不再执行死刑的情况有哪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五百条,在执行死刑前,如果发现可能影响罪犯定罪量刑的情况,一审法院应暂停执行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后,认为可能影响的停止执行,不影响的继续执行。...查看全文

停止执行死刑在什么情况下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内交付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立即向最高人民法院报告,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在执行前发现...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死刑暂缓执行

《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死刑时,如果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罪犯正在怀孕,应停止执行死刑,报请法院裁定暂缓执行并依法作出处理。死刑暂缓执行是对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在不必立即执行的情况下,判处死刑同...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死刑暂缓执行

法律解析: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怀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死刑暂缓执行

法律解析: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怀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查看全文

死刑命令已签发在哪些情况下应该停止执行?

律师分析: 如果存在以下情形的: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罪犯正在怀孕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会执行死刑?

关于法律规定什么会被执行死刑?的法律问题, 一、法律规定什么会被执行死刑? 行为人在蓄意谋杀、严重的故意伤害、强奸、暴力抢劫、劫持、绑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情节极其严重的各类普通刑事犯罪、数额巨大...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不能判处死刑?

刑法中以下三种人不适用死刑: (一)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三)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死刑不适用的人适用的死刑怎么判 不适用死刑的人是犯罪...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可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还是死刑缓期执行,取决于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尽管判处死缓也是判处死刑,但判处死缓的罪犯除个别以外一般不再执行死刑。这样,对于罪...查看全文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强制执行?

申请执行需满足三个条件:当事人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未履行行政决定,已催告履行义务,且申请执行时间在催告后十日至行政诉讼期限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查看全文

死刑犯在当前法律下的执行情况

现行死刑执行方式及发现罪犯立功的处理。死刑犯执行方式包括枪决和注射,需在指定场所执行。如发现罪犯有重大立功或判决错误,执行应停止并报告最高法院,经核实后再决定是否执行。若改判为立功,需报请核准执行死刑的法院依法改判。执行前需通知检...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要判死刑

死刑目前是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如果被判定为死刑,证明其犯罪行为是极其恶劣的。但是我国尊重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利,比如公民的生命自由权。所以在判定犯罪分子死刑的时候,只要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都考虑进行缓刑。比如部分犯罪分子虽然对社...查看全文

死刑执行的变更有哪些情况

法律分析: 死刑执行的变更的情况有 1、罪犯正在怀孕的; 2、发现改判决有错误; 3、执行死刑前罪犯如果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 下级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注射死刑什么情况下会执行死刑

死刑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采取注射死刑死刑的执行方式一般是枪决或注射。注射死刑为注射毒药、致命性注射是利用注射足以致命剂量的药剂使被注射对象瞬间死亡的过程。主要用于死刑执行。它通常先让被注射者丧失意识,然后停止其呼吸和心跳...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死刑立即执行?

律师分析: 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形有: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2、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3、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形有: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2、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3、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检察院应建议停止执行死刑?

执行死刑前,检察院建议停止执行的情形及程序。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检察院发现被执行人不应执行死刑、未满十八周岁或超过七十五周岁、怀孕、共同犯罪可能影响量刑、可能有其他犯罪、揭发他人重大犯罪或判决错误等情形时,应建议立即停...查看全文

有哪些情况下法人不能执行?

法人即法定代表人,如果其利用职权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公司违法行为,法定代表人需承担责任。公司法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损害公司利益,违反者应承担赔偿责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