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责任问题:《刑法》规定,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需负刑事责任;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犯故意杀人、伤害等重罪需负刑事责任;14岁以上不满18岁的犯罪处罚可减轻;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可由家长或监护人管教,必要时政府可收容教养。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延伸阅读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与保护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与保护措施是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所采取的法律措施和保护政策。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原则上是免除刑事责任,但也存在一定的例外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通常会采取教育、矫治和保护为主的措施,如少年司法制度的适用、少年管教所的收容教养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但刑罚会相对较轻。同时,社会各界也致力于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护措施,如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以帮助未成年人重新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预防再次犯罪。
结语: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与保护并重。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犯罪原则上免除刑事责任,但有例外。年龄较小者通常接受教育、矫治和保护,如少年司法制度的适用、收容教养等。年龄较大者根据犯罪情节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但刑罚较轻。同时,社会提供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帮助与保护措施,助未成年人重返正常社会,预防再犯。法律责任与保护并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三章 对不良行为的干预 第三十条 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本辖区内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教育。
对涉及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其法定代理人以外的成年亲属或者教师、辅导员等参与有利于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邀请其参加有关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应当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开展法治教育。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概述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父母,若父母不在或无监护能力,由祖父母、兄姐或其他亲属担任,需经居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同意。未指定监护人时,由父母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指定,若争议可提起诉讼。若无规定监护人,由父母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概述

根据我国刑法,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情况下,也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查看全文

外国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制度概述

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最低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追究刑责;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他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概述

寻衅滋事罪是指经常性追逐、拦截、辱骂、威胁恐吓他人,造成恶劣影响或激起民愤,以及造成其他后果的行为。犯罪者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而多次进行威胁恐吓的犯罪者则可能被判处五至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法律保护概述

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包括《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和《民法典》等,其中《民法典》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刑诉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包括优先立案、审理和执行,提供法律指导和帮助,制作权利、义务告...查看全文

分裂法律制度概述

共有财产的分割方式有实物分割和变价分割。实物分割适用于可分物,按份额或平均地对共有财产进行实体分割。变价分割适用于不可分物,各共有人不愿取得共有财产时,将其以价格出售,然后对所得价款进行分割。作价补偿是指对于不可分物,共有人可以通...查看全文

定金法律制度概述

定金约定原则:定金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的20%,需书面约定。未履行债务方不能要求退还定金,履行债务方可收回或抵作价款。如接受定金方未履行债务,应双倍返还定金。...查看全文

彩礼法律制度概述

目前法律对彩礼有规定,并规定了彩礼返还条件;诈骗彩礼可被判刑;彩礼返还纠纷的管辖法院由被告住所地或原告住所地决定。登记结婚应以感情为核心,避免被物质利益所左右。...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规定概述

我国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原则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未成年犯罪的处罚标...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概述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及合法权益,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包括刑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未成年人享有健康权、姓名权和肖像权等合法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自身素质培养、家庭教...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概述

关于未成年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年龄 未成年保护的年龄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惩罚制度

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可进入少管所,该所以特殊的教育和改造方式对待这些犯罪少年,包括政治、道德、文化、技术教育和适宜的轻微劳动,以保障他们的思想改造和身心的正常发展。...查看全文

2023年残疾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和侵害,保护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残疾人组织投诉,组织有权要求有关部门查处。残疾人也可以通过诉讼、仲裁或法律援助等方式维护权益。对违法行为...查看全文

土地赔偿法律制度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后,土地赔偿标准因省份而异,需留意本省公布的标准。农用地征收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综合地价确定,考虑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每三年至少调整或重新公布一次。...查看全文

没收财产法律制度概述

我国《刑法》规定,没收财产是指对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没收。对于没收全部财产的情况,需要保留犯罪分子及其扶养的家属的必需生活费用。此外,在判处没收财产时,不得没收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查看全文

房屋保修法律制度概述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对售出商品房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合同中应约定保修范围、期限和责任。商品房住宅的保修期不得低于承包单位向房地产商出具的质量保修书约定的期限。...查看全文

诉讼欺诈法律制度概述

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认定。根据《刑法》第307条,虚假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权益,将受到刑事处罚。该罪行可与诈骗罪相关,如骗取财物、职务侵占、贪污等。司法认定需考虑是否引起错误判决、严重社会影响及他人利益受损。为统...查看全文

工程承包法律制度概述

工程承包法规定建筑工程可实行总承包,禁止肢解发包。发包单位可将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总承包单位,或将其中一项或多项发包给总承包单位。...查看全文

婚姻财产法律制度概述

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以及其他应归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上述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并享有平等处理...查看全文

我国军婚法律制度概述

国家对军婚的法律规定要求征得军人同意,破坏军婚罪可处以刑罚。婚姻无效情形包括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未到法定婚龄。离婚方式包括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协议离婚需签订书面协议并申请登记,诉讼离婚可由法院调解或直接提起诉讼。调解无效的情...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段慧敏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税务纠纷、税务纠纷

已服务13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