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面临的困境一:工作繁杂。先说“繁”,乡镇公务员基本承担的职能包括本职业务工作和包村工作。看起来很单一,其实不然。本职业务工作要对接上级部门的十几个业务科室,也就是要负责完成这十几个科室在本乡镇的所有基础性工作,这里面的工作量不言而喻,最辛苦的是承担文字工作的“笔杆子”了,一般要对接组织、宣传、统战、共青团等部门,还要完成本单位以及领导的文稿服务工作。包村工作就是一个筐,更准确地说是垃圾筐,上级利用属地管理原则无限制给乡镇增加压力,乡镇领导怎么办呢,用包村工作给全镇干部也套上“紧箍咒”,一个村的所有工作都跟包村干部相关,具体内容包括:换届选举、扶贫、发展村集体经济、防火防盗、信访维稳、种植结构调整等等,特别是现在形式主义导致的村级档案问题,村干部年龄大、水平有限,没有人有那个档案管理员的专业水准,但档案要求比档案局的还高,谁来干呢,只好辛苦包村干部了。再说“杂”,乡镇公务员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一个萝卜多个坑,如果形容领导干部就是会“弹钢琴”,但乡镇公务员不是在弹钢琴,而是领导弹哪个音就得出哪个声,萝卜重复往坑里栽,恐怕没有几根萝卜还能健康成长了。以我为例,在从事文秘工作的时候,担任着党委秘书、政府秘书、宣传干事和办公室打杂员这几个活,同时要做好“机动部队”,就是哪里的活多完不成的时候,要抽调临时加个班或是帮几天忙。后来做了民政助理,同时兼任武装干事、残联主席,国家成立退伍军人事业部的时候,也是民政兼着,基本上就是白天外业(入户走访或是接待群众),晚上内业(填写档案材料和审批手续)。
乡镇公务员面临的困境二:上升渠道受限。这个是老生常谈了,现在也非常注重从乡镇选拔年轻干部,但还是与上级部门存在差距。我见过上级部门科员提拔为乡镇副科、各部门副科,也见过上级部门副科提拔为乡镇正科的,但没见过乡镇科员提拔为部门副科,也没见过乡镇副科提拔为部门正科的,也就是上级部门有两条提拔线,乡镇公务员只有一条提拔线。或许有,但具体比例如何,组织部门应该有具体统计,如果有在组织部门工作的,可以提供一下供大家了解。
乡镇公务员面临的困境三:生活不易。不论男女、不论年龄,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都有照顾家庭的责任和被照顾的需求。现实需求,乡镇公务员的家庭基本都在市里或是县里,也就是两地分居,基本一个星期回一次家,这个回一次家可能仅仅是住一宿或是给孩子做一顿饭,而不是完整地休周末,这个在乡镇工作的基本都懂。试想一下,三年五年地也就坚持了,如果是一辈子呢?再说说单位条件的事情,现在乡镇教师都给盖周转房了,乡镇公务员呢,好像没有相关政策;办公用房不能超标,几个人挤在一个没有空调、没有房薄(彩钢瓦)的屋里办公;见过旱厕里的蛆吗?夏天下雨溢出来以后哪里都是。再有什么私车公用(下乡、选举、上级单位入户)、同工不同补贴(扶贫驻村,一样的工作要求,上级的每天80,乡镇的每天40)等问题,也在侵蚀着乡镇公务员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乡镇公务员面临困境的原因一:制度设计使然。我国五级政府的划分非常有意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乡镇政府和街道属于基层政府,管理方式为科层制,说白了就是上级政府管理下级政府,具体到业务关系,上级业务部门和下级政府存在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乡镇政府处于整个政权系统的最底层,话语权最少,特别是财权和人事权的缺失,使得乡镇政府天然处于弱势地位,不夸张的说,乡镇领导最大的权力就是把一个人从这个部门调到那个部门。乡镇政府都这样,身在其中的乡镇公务员更实天然比别人矮半头。例如,年终考核的时候,县级各单位的各科室都会对乡镇进行考核打分,怎么让人家给你打高分啊,我的经验是只能靠平时积极配合工作,如果来乡镇下乡了,安排好食宿,再加上嘴甜点,积累点香火情。也就是说,乡镇公务员面临的条件艰苦、工作繁杂等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乡镇公务员面临困境的原因二:成长较慢。第一,乡镇公务员从事的工作,95%以上属于执行,不用了解国家政策,不用去想为什么这么做,只要去做就行,没有思考哪有进步呢?第二,乡镇公务员从事的工作,多数是重复性地简单劳动,比如,下乡宣传上级的生态治理方案,就是拿着传单一家一家的走,和群众解释政策,拍照签字,只要有责任心谁都能干好,可替代性强;第三,接触面窄,乡镇公务员接触大多是本单位同事或是一样在镇里工作的其他部门的人,最大领导就是书记和镇长,如果有对口业务,能接触一些上级部门干活的人。这些人能带你开拓多少眼界,帮助你提升多少能力,交给你什么样的知识呢。第四,从管理角度,提拔一名干部,你之前干的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拔你到领导岗位上以后,能不能胜任;一个是在上级核心部门工作,与县级领导和各部门一把手非常熟识,一个是乡镇公务员,只认识单位这点人,两相对比,肯定是前者更能胜任领导岗位,至少协调能力要强出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