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证人需出示身份证件,法院审查其作证能力。证人不得旁听案件审理,以保证证言的真实性。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以避免不正当引导和压力。
一、民事诉讼当事人什么时候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1、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未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不得出庭作证,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除外。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一百一十七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符合本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未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不得出庭作证,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除外。
二、证人为出庭作证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证件。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必须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要求,对案件涉及的所有证据进行细致、深入的审查,尽最大可能识别伪证或者有明显瑕疵的证据。
2.证人出庭作证,法院应审查证人的作证能力,必要时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交由有关部门鉴定。
3.出庭作证的证人不得旁听案件的审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潜意识里有接受占优势地位者观点的倾向,这种倾向无疑会影响证人作证的真实性,因为证人根据他人观点对其亲历的具体事实进行剪裁和取舍之后,该证言已不再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
为了保证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免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诱导、暗示,以及庭审气氛的影响,有必要对证人进行隔离,除了其在庭上作证期间外,其余时间不允许证人旁听案件的审理。
4.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但组织证人对质的除外。询问证人不允许其他证人在场的理由与上述理由大致相同,即为了保证证言的可信度,避免证人在不正当的引导和压力之下改变自己的证言。
延伸阅读
结语: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并需经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时需出示身份证件,并经法院审查作证能力。为确保证人证言的可信度,需要对证人进行隔离,除庭审期间外不允许旁听案件审理。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这些措施旨在保护证人的真实陈述,避免不正当引导和压力对证言的影响。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五条 证人出庭作证后,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证人出庭作证费用。证人有困难需要预先支取出庭作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证人的申请在出庭作证前支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七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条 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向证人送达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通知书中应当载明证人作证的时间、地点,作证的事项、要求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或者没有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当事人的申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民事诉讼中,证人必须出庭作证,但根据法院许可,证人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包括健康原因、交通不便、不可抗力等情况下不能出庭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及费用负担:根据《民事诉讼法》,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等方式作证。证人因履行义务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需先垫付费用...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有什么规定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及形式。证人应符合年龄、智力、健康状况要求,能客观陈述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时,可提交书面证言、视听资料或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作证。出庭作证的程序包括提出申请、法院许可、通知证人、告知法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相关规定及解释

民事诉讼中,证人不一定要出庭作证,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等方式作证。证人作证后不能旁听案件审理,但可以旁听庭审结束后的部分。证人出庭作证需由败诉方负担其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以及误工损失。费用计算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并由申...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证人出庭的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规定:凡知情者有义务作证,但证言必须经过双方质证并查实后方可作为定案根据。证人故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将受法律处理。无生理或精神缺陷、年幼无法辨别是非或正确表达者不得作证。...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规定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证人应客观陈述亲身感知的事实,年龄、智力状况要适应;聋哑人可用其他方式作证。形式上,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时可提交书面证言,如年迈体弱或交通不便等情况;否则需出庭作证,需提前申请并获法院许可,法院将告知...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要求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要求:必须是证明的事实,与其年龄、智力或健康相适应;能客观陈述亲身感知的事实。作证形式:书面证言、视听资料或双向视听传播技术。申请出庭作证需提前10日申请,经法院许可通知证人,告知其法律后果,审判人员告知其权...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证人一定要出庭作证么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证人出庭规定是: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最新规定

民事诉讼法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有: 1、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证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2、第七十三条,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证人出庭作证要满足以下要求: 1、公诉人、当事人或是辩...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当事人提起诉讼需附有符合条件的证据,举证责任在诉讼当事人。若无证据或证据不足,责任在举证方。法院应全面客观审查核实证据,若当事人无法收集证据或法院认为需要,法院可调查收集。...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法律规定

相信大家都知道,证人也是一个案件当中很重要的部分。有的证人所说的证言证词会在案件当中起着极大的作用。那么,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法律规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查看全文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律师分析: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在举证期限内出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要能够客观的表...查看全文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在举证期限内出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要能够客观的表...查看全文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在举证期限内出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要能够客观的表达案情,都可...查看全文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在举证期限内出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是指精神、心智正常的人,即使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要能够客观的表...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法庭质证原则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证人一定要出庭作证吗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证人一定要出庭作证嘛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章,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由当事人承担,但法院也有调查收集证据的责任。举证责任倒置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原则。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至关重要,尤其是涉及证人证言的审查、核实、认定等方面。改革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仍存在矛盾。...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