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结案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事故结案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在交警部门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并办理结案手续;二是双方自行达成赔偿协议,到交警部门办理结案手续;三是调解未成功,填写调解终结书并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调解程序包括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调解申请的提出、调解期限的规定等。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终结书。
一、交通事故咋样才算结案
1、交通事故认定书,只能是一种事实的结论,并不等同于结案,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作为划分双方赔偿责任的依据,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后期还涉及赔偿的调解,而且在交警的调解下和解不了的,还有可能需要到法院去起诉,当然,事故当事人在事故中有交通违法行为的,还面临交警部门的行政处罚。
2、交通事故结案主要有几种:
(1)在交警部门主持下,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并分别送交当事人。双方到交警部门办理结案手续。
(2)双方自行达成赔偿协议,双方到交警部门办理结案手续。
(3)调解未成功的,应当填写《调解终结书》,送交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时候一般就走民事诉讼的程序。
3、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二条: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协议的,可以按照下列方式履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一)当事人自行赔偿;
(二)到投保的保险公司或者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场所办理损害赔偿事宜。
二、交通事故调解程序是怎样的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10日。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
延伸阅读
结语:交通事故结案有多种方式:一是在交警部门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并办理结案手续;二是双方自行达成赔偿协议,到交警部门办理结案手续;三是调解未成功的,填写调解终结书,并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可自行协商赔偿或通过保险公司办理赔偿。交通事故调解程序包括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勘验现场、检验鉴定等步骤。调解期限为10日,调解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生效,未达成协议则制作调解终结书。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四节 检验、鉴定 第五十三条 尸体检验报告确定后,应当书面通知死者家属在十日内办理丧葬事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的应记录在案,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由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尸体,逾期存放的费用由死者家属承担。
对于没有家属、家属不明或者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通知或者通知后家属拒绝领回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及时处理。
对身份不明的尸体,由法医提取人身识别检材,并对尸体拍照、采集相关信息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填写身份不明尸体信息登记表,并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报纸刊登认尸启事。登报后三十日仍无人认领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及时处理。
因宗教习俗等原因对尸体处理期限有特殊需要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紧急处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章 认定与复核 第二节 复 核 第七十四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
(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责任划分是否公正;
(二)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
(三)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是否符合规定。
复核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形式,但当事人提出要求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听取各方意见。
办理复核案件的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一章 执法监督 第一百零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建立警风警纪监督员制度,并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不依法严格公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其他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依据职责及时查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事故结案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交通事故结案方式及车辆定损注意事项。交通事故结案可通过交警调解、双方自行协商或提起民事诉讼。车辆定损需确定维修方式和费用,与保险公司和维修单位协商,避免后期争议。定损和维修最好在同一地点进行,避免不同维修单位的定损价格差异导致损失...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罪自首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自动投案的情形包括:1、肇事者主动报案并交代罪行;2、明知他人报案仍在现场等待并供认犯罪事实;3、主动交代罪行而尚未确定嫌疑人身份;4、因病、伤或委托他人投案;5、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6、亲友送去投案;7、在强制措施期间主动交代未...查看全文

判断依据有哪些?

本文讲述了精神出轨离婚在法律上缺乏明确的判断依据,同时讨论了婚内出轨是否影响财产分割以及如何处理没有证据的离婚问题。作者建议当事人可以收集证据证明对方出轨,以影响离婚财产分割和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查看全文

判断交通事故致死罪行的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了交通肇事犯罪的刑事处罚标准。根据该解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依据有哪些

法律解析: 1、人体伤后治疗效果。2、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3、交通事故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评定需要根据以上三方面综合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查看全文

伤人交通事故赔偿的依据有哪些?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死亡赔偿的标准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查看全文

赔偿有交通哪些事故的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调解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调解的法律依据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四条,该条款规定,当事人可以采取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查看全文

赔偿有交通哪些事故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查看全文

赔偿有交通哪些事故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死亡...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依据有哪些?

律师分析: 1、人体伤后治疗效果。2、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3、交通事故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评定需要根据以上三方面综合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者自首的判断依据

交管部门规定的投案自首情节包括: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并等待接受处理。...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有哪些划分依据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伤残的划分依据: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法律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4.1_...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依据有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两个标准。若仅有一方当事人有过错,则这一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_x...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残法律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伤残法律依据有: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规定。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依据有哪些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哪些依据

交通事故责任的判定原则包括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主观过失和因果关系。根据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若各方无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无责任。故意造成事故的一方承担责任。省级公...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效性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效力需经审查确认,包括程序合法性、责任认定准确性等。法律依据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一条。离婚协议效力以备案的协议为准,夫妻双方需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有哪些结案的方法

交通事故结案主要有几种:1、在交警部门主持下,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并分别送交当事人。双方到交警部门办理结案手续。2、调解未成功的,应当填写《调解终结书》,送交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的结案方式有哪些?

交通事故结案方法、期限及处理流程 交通事故结案方法包括交警调解、自行赔偿协议和民事诉讼。结案期限为10天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包括报案受理、现场处理、责任认定、处罚、损害赔偿调解和向法院起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