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与遗产分配

律师回答
摘要:遗嘱决定遗产继承,不以赡养父母为标准。无遗嘱时,根据法定继承规定,同顺序继承人应均等继承。特殊困难继承人应得照顾,扶养义务履行者可多分。有能力却不履行义务者应不分或少分。继承人可协商不均等分配。
并不是谁赡养父母谁继承遗产。当存在合法有效遗嘱时,则按照遗嘱继承遗产,此时,不以是否赡养了父母为判断标准。当不存在合法有效遗嘱时,则按照法定继承处理,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延伸阅读
赡养父母的法律责任与继承遗产的权利
赡养父母的法律责任与继承遗产的权利是两个独立但相关的法律概念。根据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法律责任,即应当提供必要的经济和生活上的支持,确保父母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这种赡养责任是基于亲属关系而产生的,并且在法律上是义务性质的。
然而,继承遗产的权利与赡养父母的法律责任是不同的。继承遗产是指在父母去世后,子女根据遗嘱或法定继承规则获得父母遗产的权利。继承权是基于法律规定的,而不是基于赡养责任。
虽然赡养父母的子女通常也是其遗产的继承人,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一些法律体系中,赡养父母并不意味着自动继承遗产。继承权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遗嘱的存在、其他亲属的权益等。
因此,赡养父母的法律责任和继承遗产的权利虽然相关,但是在法律上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赡养父母是一种法定义务,而继承遗产是一种法定权利,具体的权利和责任应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来确定。
结语:赡养父母与继承遗产并不一定相关。遗嘱存在时,按照遗嘱继承,赡养并非判断标准。无遗嘱时,根据新民法典规定,同顺序继承人应均等分配。特殊困难且无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得到照顾。主要扶养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多分。有扶养能力但不尽义务的继承人应少分或不分。继承人可协商不均等。赡养父母责任与继承权利是独立但相关的法律概念。赡养责任基于亲属关系,继承权利基于法律规定。具体权利和责任应依法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六章 财产权益 第五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家庭伦理与道德抉择

离婚后,父母双方应自行协商孩子抚养权。如无一致意见,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判决,以最有利于孩子为原则。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尊重其真实意愿。...查看全文

家庭遗产分配问题

丈夫死了遗产怎么分,一方丧偶房产怎么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协议继承;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没有协议和遗嘱的,按法定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一...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遗产分配

分割共同财产确定遗产份额。无遗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可多分。主要赡养或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条件但不尽义务的可不分或少分。经协商同意可不均等分配。...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遗产分配?

遗产分配原则:1.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以确定遗产份额。2.无遗嘱时,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3.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可多分。4.尽了赡养或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多分。5.有扶养能力但不尽义务的可少分或不分。6.经继承人...查看全文

家庭法律与伦理的挑战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 1、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由法院根据最有利于子女的原则判决。 3、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尊重其真实意愿。...查看全文

家庭遗产的分配原则

组合家庭的遗产分割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或协议约定为依据,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继承人的份额一般应均等,但有特殊困难或扶养义务的可多分或少分,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一半归配偶所有。财产继承具有特定原因、限定主体和客体范围,以及权...查看全文

家庭伦理与司法实践探讨

抚养费和探视权是离婚后父母之间的两个独立问题。抚养费是为孩子支付的费用,照顾孩子的一方可以放弃,但支付是另一方的义务。探视权是不和孩子生活的一方的权利,和孩子生活的一方不能剥夺,否则一般会败诉。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遗产分配如何分

再婚家庭分配遗产时,需将夫妻共同财产中配偶的部分分开,剩余财产和其他财产按遗嘱分配或法定继承顺序。继子女也可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同一继承顺序的继承人应均等分割,但可协商不均等。有特殊困难的需照顾,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可多分,无...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遗产分配怎么分

法律分析:再婚家庭遗产的分配:再婚后的共同财产,先分出一半给予健在的配偶,属于被继承人自己的那一半财产,则作为遗产由配偶、配偶的父母、子女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同一顺位继承人继承的份额应该均等。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分配再婚家庭遗产

再婚家庭遗产分配的主旨是重新定义再婚夫妇的遗产分配方式,包括个人婚前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的分配规则,以及继父母与继子女在法定继承中的地位。文章还提到了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包括配偶、父母和子女的继承权利。继承份额一般应均等,但法律可...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遗产如何分配

再婚家庭分配遗产时,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再按留下的遗嘱或法定继承顺序分配。继父母抚养的继子女也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同一顺序继承人遗产份额一般应均等分割,但可协商不均等分割。对有特殊困难或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可多分,有能力但不尽义务的...查看全文

家庭离世,遗产如何分配?

家庭成员同时死亡,遗产归属需根据情况划分。夫妻共同死亡不继承,子女死亡但仍可继承。夫妻共同财产一半归丈夫继承人,一半归妻子继承人。子女继承人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份额根据死亡时间确定。...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遗产怎么分配

法律分析:再婚家庭遗产分配应当将再婚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平分,一半归于被继承人的遗产内,另一半归于再婚后的配偶所有。如果被继承人有遗嘱的按照遗嘱分配,没有遗嘱的原则上由其第一顺序继承人平均分配。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家庭伦理与法律规定的碰撞

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需协商或诉讼,法院以孩子利益为原则,考虑双方经济、生活、健康等因素综合判定。未能证明优于对方的抚养能力和条件,获得抚养权几率较低。...查看全文

家庭遗产重组:如何进行遗产分配?

重组家庭遗产分配原则是:在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仍属个人,根据民法典的法定继承规定分配。遗产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然后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法定继承人之间权利平等,...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如何合理安排遗产分配?

再婚家庭遗产分配原则:夫妻共同财产对半分配,按约定分割,剩余部分并入被继承人遗产。遗赠抚养优于遗嘱,遗嘱优于法定继承。同一顺位继承人均等分割份额,除非另有约定或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遗产分配问题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再婚家庭遗产分配问题的处理办法:一般情况下,应当先将夫妻共同财产对半分配,但夫妻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分割,其余的财产部分并入为被继承人的遗产。然后,按照遗赠抚养优于遗嘱,遗嘱优于法定继承的顺序确认继承人范围。最后...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的遗产怎么分配

法律解析: 1.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以确定遗产份额。 2.如果没有遗嘱,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 3.同一顺序继承人不平均分配的特殊情形: A.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可以多分。 B.对被...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的遗产怎么分配?

律师分析: 1.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以确定遗产份额。 2.如果没有遗嘱,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 3.同一顺序继承人不平均分配的特殊情形: A.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可以多分。 B.对被...查看全文

再婚家庭的遗产怎么分配

法律分析:再婚家庭的遗产应当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之后再分配,被继承人有立遗嘱的,依据遗嘱的内容分配;没有立遗嘱的,由法定继承人分配。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后分割时应当均等分配,具有法定情形的可以不均等分配。...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赵锐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

专职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5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