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与司法实践探讨

律师回答
摘要:抚养费和探视权是离婚后父母之间的两个独立问题。抚养费是为孩子支付的费用,照顾孩子的一方可以放弃,但支付是另一方的义务。探视权是不和孩子生活的一方的权利,和孩子生活的一方不能剥夺,否则一般会败诉。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方式和时间可以协商,协商不成则由法院判决。如果探望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以中止,但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
这是两个问题,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抚养费是支付给孩子使用的费用,照顾孩子的一方可以自己放弃,也就是和孩子住的一方的权利。支付是另一方的义务。
对于探视权的主题是不和孩子生活的一方的权利,和孩子生活的一方没有权利剥夺,否则诉讼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一般是败诉。也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探视权的。
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延伸阅读
家庭伦理在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与道德考量
《家庭伦理在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与道德考量》
在司法实践中,家庭伦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适用与道德考量是解决家庭纠纷和争议的关键因素。法律适用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和法律解释,对家庭案件进行裁决和判决。然而,单纯依靠法律适用可能无法完全解决复杂的家庭问题。这时,道德考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道德考量考虑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道德标准和社会公平等因素,以促进公正和和谐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家庭伦理的法律适用与道德考量的结合,旨在寻求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尊重家庭伦理的解决方案,以维护家庭成员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结语:在处理家庭纠纷和争议时,法律适用与道德考量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法律适用依据相关法律条文和法律解释进行裁决,而道德考量则考虑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道德标准和社会公平等因素,以实现公正和和谐的解决方案。在司法实践中,将家庭伦理的法律适用与道德考量相结合,旨在维护家庭成员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以达到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尊重家庭伦理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六十八条 夫妻双方应当共同负担家庭义务,共同照顾家庭生活。
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补偿办法由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二条 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最新司法实践与理论探讨

抽逃出资罪既遂的量刑指南为: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查看全文

探讨司法实践与理论界观点

非法融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标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查看全文

家庭法与司法实践

离婚后未支付抚养费,可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律规定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义务。未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子女有权要求支付抚养费。如一方因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暂不需支付抚养费。...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累犯、犯罪团伙首要分子、可能处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但抢劫罪量刑可以根据特殊情节从轻、减轻处罚,如果抢劫涉及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的财务困境、生活所迫、学习或治病急需等情况,最终刑罚可能低于三年有期徒刑,从而可能具...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指向同一犯罪事实、互相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共同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查看全文

国家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国家允许摆摊,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支持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进就业。...查看全文

探讨司法实践与理论界的研究

诬告陷害罪的认定和量刑处罚:诬告陷害罪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构成要件包括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或国家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243条,该罪的处罚从轻到重,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查看全文

违约与侵权的司法实践与理论探讨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在于:产生基础、归责原则、举证责任以及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条件。违约责任基于合同产生,以严格责任为主;侵权责任基于不当行为,以过错责任为重。在举证责任方面,违约方需证明违约由法定事由引起,侵权方通常不负举证责...查看全文

假释与保释的司法实践与理论探讨

保释和假释是两种常见的刑罚强制措施。保释是一种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担保或接受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释放的制度,类似于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查看全文

最新司法实践探讨

离婚后购房政策:离婚前无房贷记录可买首套房,有房贷记录则被认定为有房有贷,再次购房为二套房。根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贷款人对借款人执行第二套及以上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情况包括:借款人已登记有一套及以上...查看全文

探讨司法审判实践

本文介绍了非法经营罪的刑罚规定以及私自卖柴油和汽油的违法行为所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根据《刑法》规定,私卖柴油和汽油的行为属于非法经营罪的范畴,情节严重的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处五年以上有期徒...查看全文

法规制度与实践探讨

违反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原则的行为,包括散布有损宪法权威、参与反对宪法的活动、拒不执行党和国家决策、参加非法组织及活动、破坏民族关系、利用宗教活动破坏团结、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查看全文

法律问题与实践探讨"

对于判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但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除外。宣告缓刑需满足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法律适用与实践探讨

黑白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无效,民事法律行为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否则无效。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无效。...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践

抚养权变更可通过协议或诉讼解决,双方一致可签协议,否则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定情况下,若抚养方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另一方可申请变更抚养权并得到支持。否则,需证明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否则不会判决变更抚养权。...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问题与实践

房屋租赁期限的约定和要求。定期和不定期租赁的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满后,出租人有权收回房屋,承租人有义务返还房屋。如需继续租用,承租人需提前3个月提出并得到出租人同意。出租人应按期限交付房屋并保证承租人合法使用。...查看全文

法律观点与实践探讨

兼职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备法律效力。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需满足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等条件。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无效。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无效。...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实践探讨

诈骗未遂以诈骗罪定罪,未遂者可减轻处罚: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刑法及司法实践探讨

故意伤害和谋杀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结果、定义和量刑。未遂是犯罪目的未完成,既遂是完成了犯罪目的;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但由于意外原因未得逞,既遂是实施完成;未遂往往有减免量刑,既遂按相关法律定罪。故意伤害的量刑标准包括3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家暴与抚养权: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家暴者一般不能获得孩子的抚养权,离婚时法院会根据孩子的最佳利益作出裁决。家暴不会自动导致离婚,双方可协商解决或通过法院起诉离婚。在处理离婚案件中,应重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尤其在涉及家暴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判决家暴者直接抚养孩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