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与抚养权: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律师回答
摘要:家暴者一般不能获得孩子的抚养权,离婚时法院会根据孩子的最佳利益作出裁决。家暴不会自动导致离婚,双方可协商解决或通过法院起诉离婚。在处理离婚案件中,应重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尤其在涉及家暴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判决家暴者直接抚养孩子。
一、家暴可不可以争取孩子抚养权
在我国规定家暴者可能有抚养权。家暴是属于放弃双方离婚的依据,但是并不是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的依据。但如果实施家暴的当事人具有对其孩子实施暴力行为的,其一般不能够获得抚养权。
孩子的父亲或母亲都有权利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只是争取孩子抚养权的时候,通常会受到双方的工作、工资、个人品行、孩子的年龄、居住环境、陪伴孩子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家暴一方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则不利于争取到孩子抚养权。
离婚时双方可以先协商确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协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法院会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妥善地作出裁决。对抚养独生子女发生争议的当事人中一方确有特殊理由的,如已作绝育手术、再婚有困难等,我国司法实践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会尽量满足有特殊理由一方的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家暴会自动离婚吗?
家暴不会自动离婚。
1.如果双方能就离婚、子女的抚养、财产的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双方亲自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和离婚协议书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2.如果双方不能就以上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想要离婚的一方可以去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离婚,被告经常居住地和住所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法院审理认为夫妻感情破裂的,会判决离婚。
根据规定,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中,应注重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特别是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从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父母一方,一般不宜判决其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家暴并不是自动导致离婚的原因,但可以作为离婚的依据之一。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的抚养能力、孩子的利益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做出裁决。对于实施家暴的一方,一般不利于获得抚养权。离婚时,双方可以先协商确定抚养权,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子女的最佳利益原则,妥善地判决抚养权。在处理婚姻家庭案件时,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是重要的原则,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一方,通常不会判决其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一千零九十六条 监护人送养孤儿的,应当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条 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但是,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一千零九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可能严重危害该未成年人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将其送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国家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国家允许摆摊,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支持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进就业。...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践

抚养权变更可通过协议或诉讼解决,双方一致可签协议,否则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定情况下,若抚养方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另一方可申请变更抚养权并得到支持。否则,需证明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否则不会判决变更抚养权。...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累犯、犯罪团伙首要分子、可能处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但抢劫罪量刑可以根据特殊情节从轻、减轻处罚,如果抢劫涉及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的财务困境、生活所迫、学习或治病急需等情况,最终刑罚可能低于三年有期徒刑,从而可能具...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指向同一犯罪事实、互相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共同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查看全文

探讨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

侵害他人造成死亡需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按地区平均工资标准,赔偿金按可支配收入标准,被扶养人生活费按消费支出标准计算,但年龄和扶养人数有影响,且赔偿总额有限制。...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业界实践

技术开发合同履行中,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导致失败或部分失败时,风险责任的承担应按合同约定处理或补充约定;无法达成补充协议时,可依据合同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责任;若仍无法确定,则由当事人合理分担。...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实践案例

单位只订立试用期合同违法,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应在劳动合同中商定。劳动合同对双方权益保护重要,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双方权益。有些单位利用劳动者对劳动法不了解,将试用期与劳动合同分隔开来是违法...查看全文

最新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隐匿财产罪属于恶意转移财产,债权人可请求撤销,撤销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窝藏财产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处罚徒刑或罚金。隐匿或销毁会计凭证、账簿、报告,涉及金额50万元以上或拒不交出者,应立案追诉。...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与行业实践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是支付经济补偿的依据,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经济补偿按三倍数额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查看全文

刑事拘留与家属探视: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刑事拘留期间亲属不能探视,但辩护律师可以会见嫌疑人。刑事拘留后,公安机关将继续调查取证,并在一定期限内报送检察院审查。根据检察院的决定,嫌疑人可能被批准逮捕或释放。不论逮捕与否,案件都将继续进行,最终由法院审理并做出判决。如果不符...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的原则与实践

夫妻离婚时共同财产的分割方式应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进行处理,如果没有事先的约定,则一般会进行平均分割。如果过错行为属于可以获得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无过错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赔偿。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无过错方可以请求适当照顾。如果夫...查看全文

因抚养费问题诉诸法律: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离婚后,未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抚养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抚养,另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费用和期限由双方协商或法院判决。双方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提出合理要求超过原定数额的情况。...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法规与实践探讨

买卖合同纠纷的处理:归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房产所在地人民法院。当事人应协商解决,或请求帮助进行调解;协商不成,按约定交由指定机构仲裁;仲裁不解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仲裁与法院的管辖权: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可以约定争议既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也可以通过法院起诉。但仲裁协议只有在一方申请仲裁,另一方未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才有效。协议管辖仅适用于合同纠纷的第一审案件,并且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选择法院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界定与司法实践探讨

猥亵是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的淫秽行为,而强奸则是使用暴力或威胁等手段违背被害人意愿的性行为。猥亵可能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强奸则构成强奸罪。...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权的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合同解除权的规定及行使程序: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也可以基于不可抗力、明示违约、迟延履行等情形解除合同;行使解除权需遵循法定程序,包括通知对方并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查看全文

法律适用与实践探讨

黑白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无效,民事法律行为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否则无效。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无效。...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问题与实践

房屋租赁期限的约定和要求。定期和不定期租赁的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满后,出租人有权收回房屋,承租人有义务返还房屋。如需继续租用,承租人需提前3个月提出并得到出租人同意。出租人应按期限交付房屋并保证承租人合法使用。...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实践探讨

诈骗未遂以诈骗罪定罪,未遂者可减轻处罚: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法律观点与实践探讨

兼职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备法律效力。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需满足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等条件。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无效。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无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