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准确地进行工伤认定?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认定申请应根据属地原则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若单位未按时提出,受伤职工可在一年内直接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工伤认定办法》第四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第五条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延伸阅读
工伤认定程序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工伤认定程序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分工。首先,工伤认定应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他们负责收集、审查和核实工伤申请,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医疗机构在工伤认定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负责提供医疗证明、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评估工伤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同时,雇主也有责任配合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资料。最后,工伤认定委员会或仲裁部门负责最终的裁决和决定。这些部门共同合作,确保工伤认定程序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结语:工伤认定程序涉及多个部门的合作,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审查核实申请,医疗机构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雇主配合提供证据,最终由工伤认定委员会或仲裁部门做出裁决。这些部门共同努力,确保程序公正准确,保护劳动者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怎样才能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的手续:1、当事人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4、社...查看全文

怎样才能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的手续:1、当事人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4、社...查看全文

该怎样进行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查看全文

怎样才能认定为工伤

工伤事故是用人单位雇用的职工遭受的人身伤亡(致伤、致残和死亡)事故,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不属于工伤事故。必须是职工在执行工作职责中(因工作原因)发生的事故。因个人原因发生的伤害不属于工伤事故。工伤事故必须与职工受到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查看全文

怎样才能认定为工伤

法律分析: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查看全文

怎样才能认定为工伤?

律师分析: 工伤事故是用人单位雇用的职工遭受的人身伤亡(致伤、致残和死亡)事故,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不属于工伤事故。必须是职工在执行工作职责中(因工作原因)发生的事故。因个人原因发生的伤害不属于工伤事故。工伤事故必须与职工受到的损害...查看全文

怎样才能认定为工伤

法律分析:工伤事故是用人单位雇用的职工遭受的人身伤亡(致伤、致残和死亡)事故,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不属于工伤事故。必须是职工在执行工作职责中(因工作原因)发生的事故。因个人原因发生的伤害不属于工伤事故。工伤事故必须与职工受到...查看全文

临时工工伤怎样进行认定?

临时工工伤怎么认定:临时工干几天活因为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按《劳动法》规定,没有正式工与临时工之分,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只有合同期限不同,享有平等的权利。只要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无论工作时间长短,遭受事故伤害...查看全文

怎样进行工伤认定程序

工伤认定程序需要收集、固定、保留能证明是因工作而受伤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医疗病历等。然后向社保部门提交申请认定工伤,社保部门应在六十日内作出决定。如对认定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工伤认定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查看全文

出院多久后才能进行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与作出时限,以及申请所需的材料。工伤认定申请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否则可在一年内由职工本人提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后60日内作出决定,并保存相关资料至少20年。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查看全文

进行工伤认定后,能否进行工伤鉴定?

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因工负伤或患病后,经过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过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社保部门必须在60天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职工、其亲属及单位。...查看全文

怎样进行工伤申报及认定?

律师分析: (1)单位职工因工伤害(含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和旧伤复发)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应及时向参加工伤保险关系所在地的市、县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十五日内(不论是否治疗终结)及时填写《苏州市职工申请工伤认定登记表》,...查看全文

工地受伤没有劳动合同怎样才能工伤认定

1、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单位没有及时报工伤,那么员工需要在事故发生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员工没有劳动合同,但是只要是能证明存在实际劳动关系的证明也是可行的,比如说工资流水,同事的证明。 2、员工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查看全文

怎样才能成功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书是职工因工受伤后,经认定机构出具的法律文书,证明其受伤是因工而发生。职工要申请工伤认定,必须满足工伤规定中的条件,包括事故发生地点和时间符合规定,以及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职工在事故发...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后多久才能进行伤残鉴定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工伤认定后的伤残鉴定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在受伤职工经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并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时,才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为...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需要多久才能确定

工伤认定程序及申请时间:劳动行政保障部门应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并在60天内作出决定。若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可在15日内作出决定。职业病诊断可直接作出认定。不服决定可在60日内申请复议,或3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工伤认定时效:用人...查看全文

怎样进行脊柱骨折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程序包括:申请人提交申请表和相关资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是否受理决定;调查核实事故伤害;60天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通知申请人、亲属和单位。...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非要确定劳动关系才能认定工伤吗

法律分析:确认劳动关系是工伤认定的前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查看全文

怎样才能成功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的条件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和主观过错;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注意提供证据;取得相关证明文件需要注意来源和核对;申请工伤有时间限制。...查看全文

公民怎样才能工伤认定的上

法律解析: 1.必须要在单位发生事故受伤或发生地点时间符合工伤规定中情形。2.受伤员工和用人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3.伤害是由于工作原因造成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王亦天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4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