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量刑情节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应从宽处罚,未遂犯可减少50%以下刑罚,从犯可减少20%-50%,自首可减少40%以下,立功情节可确定从宽幅度,坦白可减少10%-50%,当庭认罪可减少10%以下,退赃退赔可减少30%以下,积极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可减少40%以下。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2.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3.对于从犯,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免除处罚。
4.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等不足以从宽处罚的除外。
5.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6.对于坦白情节,可以减少10%~50%
7.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8.对于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延伸阅读
法定量刑情节的评估与适用
法定量刑情节的评估与适用是刑事司法中的重要环节。在刑事案件中,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主观恶性程度、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法定量刑情节被考虑用以确定刑罚的种类和刑期。评估法定量刑情节需要综合考虑犯罪事实、犯罪动机、犯罪后果等因素,以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适用法定量刑情节需要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同时也需要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被告人的个人情况。通过评估和适用法定量刑情节,可以实现刑罚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既维护了社会公正,又保护了被告人的权益。
结语:法定量刑情节的评估与适用是刑事司法中的关键环节。综合考虑犯罪事实、动机和后果等因素,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个案需根据法律规定和被告人情况进行具体适用。评估和适用法定量刑情节实现刑罚个性化,维护社会公正和被告人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十一条
为防止量刑失衡,应当确立各罪的量刑基准,即按《刑法》分则构成规定,对已确定适用一定幅度法定刑的个罪,在排除各种轻重情节的情况下,依其一般既遂状态的基本事实而应判定的刑罚。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十二条
非数额型一般典型犯罪,以法定刑中段略下为量刑基准。法定刑幅度为单一有期徒刑的,以该幅度的五分之二为量刑基准;法定刑仅为两个刑种的,以两个刑种的结合点为量刑基准(不同刑种的结合点,合议庭或独任庭可根据案情选择适用);法定刑为多个刑种的,以中间刑种或中间刑种的结合点为量刑基准,但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三年的,量刑基准为有期徒刑一年;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五年的,量刑基准为有期徒刑二年;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一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刑法中的法定量刑情节概述

累犯应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未成年除外;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者都视为累犯;自首者可减轻或免除处罚,如实供述他人罪行或提供重要线索者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中的法定量刑情节概述

犯罪中止和自首在刑法中的处罚减免情节。中止犯未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减轻处罚。自首犯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供述其他罪行的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视为自首。如实供述罪行的犯罪嫌疑人可从轻处罚,避免特别严重后果的...查看全文

酌定量刑情节的概述

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包括犯罪动机、手段、时间地点、结果、对象、犯罪分子的表现和态度等。酌定从轻情节包括赔偿被害人、退赃、认罪、被害人有过错、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揭发同案犯等。影响量刑的减轻情节包括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中止犯、聋哑人...查看全文

累犯量刑情节概述

本文介绍了累犯量刑的情节,包括累犯的累计犯罪次数、严厉程度、主观恶性程度、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累犯情节等。在考虑累犯量刑时,应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刑罚执行或赦免后的犯罪时间和犯罪的严重程度,确定从重处罚的范围。此外,累犯量刑还...查看全文

法定免责情节概述

法定免除处罚的情节包括:聋哑盲人、预备犯、犯罪中止未造成损害、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自首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正当防卫超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紧急避险超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在国外已受刑罚的。...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量刑情节概述

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情节及构成要件。量刑情节包括自首、立功、悔罪态度良好等;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侵犯他人生命权)、客观要件(非法行为、因果关系等)、主体要件(一般主体、未成年人从轻处罚)和主观要件(有故意)。...查看全文

法定量刑情节

法定,酌定量刑情节是什么 法定量刑情节是《刑法》明文规定在量刑时应当予以考虑的情节;酌定量刑情节是《刑法》未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与刑事政策,由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量刑时酌情考虑的情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修订...查看全文

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差别?

法律解析: 如果说刑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的话,那么就属于法定的量刑情节,否则的话就使得法官来根据自由裁量的这样的一种权利来进行一个酌情的判决,当然一个犯罪过程当中可能既有酌定又有法定量刑。在日常生活当中酌定情节,又称裁判情节,是刑法...查看全文

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差别?

律师解答: 如果说刑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的话,那么就属于法定的量刑情节,否则的话就使得法官来根据自由裁量的这样的一种权利来进行一个酌情的判决,当然一个犯罪过程当中可能既有酌定又有法定量刑。在日常生活当中酌定情节,又称裁判情节,是刑法...查看全文

酌定量刑情节和法定量刑情节的区别

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明文规定。如果有明确规定,则属于法定量刑情节,否则法官将根据自由裁量权进行酌情判决。酌定量刑的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量刑主体是人民法院,客体是犯罪人,而量刑的性质是刑事司法活动...查看全文

酌定量刑情节和法定量刑情节的区别

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明文规定。如果有明确规定,则属于法定量刑情节,否则法官将根据自由裁量权进行酌情判决。酌定量刑的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量刑主体是人民法院,客体是犯罪人,而量刑的性质是刑事司法活动...查看全文

渎职罪加重情节概述

公职人员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损失。根据相关规定,涉及死亡、伤害、经济损失、公司破产、国家声誉受损等情况,应立案调查。公职人员应承担责任,不得徇私舞弊。这种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应容忍。...查看全文

走私罪刑法裁量规定概述

《刑法》第411条规定了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放纵走私的刑罚,情节严重者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该罪行侵犯了海关法及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海关缉私的正常管理和工作秩序。...查看全文

叛逃罪刑法裁量规定概述

我国刑法对叛逃罪既遂的量刑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者,从重处罚。...查看全文

法定从重处罚情节和法定量刑情节

(1)应当免除处罚的情节: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2)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犯罪较轻且自首的。(3)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防卫过当(酌情);避险过当(酌情);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查看全文

抢劫罪量刑规定概述

抢劫罪的量刑规定:抢劫公私财物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包括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致人重伤、死亡、...查看全文

失职罪量刑规定概述

失职罪量刑标准和失职渎职罪量刑金额标准根据损失程度划分,前者造成国家利益损失,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者造成经济损失,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最高法量刑规范概述

最高人民法院强调量刑规范应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和法定刑幅度确定起点,以事实和法律为准绳。量刑需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客观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查看全文

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法律解析: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2.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3.对于从犯,减少基准刑的20%~50%罪较轻的,减少基准...查看全文

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律师分析: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2.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3.对于从犯,减少基准刑的20%~50%罪较轻的,减少基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