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定金又有违约金,合同备宣告无效,应如何处理

律师回答

在定金与违约金并存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条款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这两者是不可以同时适用的。需要细致的思考,当自身违约被他人追究责任时,也应要求对方按照法律规定合理合法地主张自己的权利。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这一规定通常也称为定金罚则。
一般来说,定金属于担保物权的范畴,其功能在担保债权的实现,督促当事人积极履行合同。但根据定金罚则,一旦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定金就转化成一种违约责任形式,由违约方依定金罚则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如果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责任,又约定了定金条款,在一方当事人违约时,二者在性质、功能等方面相同,都是针对违约行为而适用,适用其一,即可达到补偿非违约方损失的作用。如果二者并有,其数额可能会远远超过因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这就加重了对违约方的惩罚,可能使非违约方不当得利。所以,我国法律排斥二者的并用,而要求非违约方在违约金责任和定金罚则中选择一种要求违约方承担。
合同争议中违约金与定金能否同时主张
违约金与定金是两种不同的责任形式。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担保合同的履行而预先支付给对方的款项;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的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款项。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当事人也可以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作为起担保债务履行作用的违约金与定金之间的差别很大:
1、违约金是以违约为生效要件的,不需要预先给付,而是在违约行为发生后才进行给付;而定金是以预先给付为条件的,定金交付之日起定金条款即生效。
2、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的,一方违约时,应当按照该约定支付违约金;合同中约定定金条款的,则要按照“定金罚款”来处理。
3、数额规定不同。我国法律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而对于定金,我国法律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4、违约金与定金都具有担保债务的履行的作用,但定金比违约金更具有优先保证性。5、定金一般是当事人约定的,而违约金既可以是约定的,也可以是法定的。
我国法律规定,在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时候,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或者定金条款。因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李先生作为非违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者违约金条款,但是这两者是不能够同时主张的。同时若损失超过违约金数额很多,你也可以请求实际损失。当然你也可以视实际情况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合同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如何处理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和定金时,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如果定金无法弥补违约方的损失,对方可以要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额外损失。...查看全文

如果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该合同是否有效?

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合同依法成立具有效力。合同同时约定违约金和定金的,违约时需要择一适用。即在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 合同中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可以吗 合同中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可以,...查看全文

合同中如何处理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情况?

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或定金时,一方违约时,对方可根据相应条款要求赔偿。定金是债务担保,违约方不履行应返还双倍定金。当合同同时约定违约金和定金时,只能选择适用其中一种,不能并用。如果定金不足以弥补损失,可要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法律...查看全文

既有定金又约定违约金

一般来说,定金属于担保物权的范畴,其功能在担保债权的实现,督促当事人积极履行合同。但根据定金罚则,一旦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定金就转化成一种违约责任形式,由违约方依定金罚则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如果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查看全文

合同无规定违约金应如何处理?

合同中没有规定违约金守约方可以根据实际损失提出主张,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应当等于违约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合同中没有规定违约金具体怎么弄 合同中没有规定违约金可以主张法定违约金,如根据款项的...查看全文

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如何处理

法律解析: 选择其中一个。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查看全文

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应如何处理?

双方没有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应当按照所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进行赔偿。此时,由损失方提供由于相对方的违约行为导致自己遭受损失的证据,依法主张相应的赔偿。 双方没有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应当怎样处理 双方没有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违约金等于违...查看全文

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处理办法:合同双方可以根据以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大小及损失性质,对违约金的具体数额进行合理计算。并且合理推算的具体金额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一、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如何处理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处理办法:合同双方可以根据以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大小及损失性质,对违约金的具体数额进行合理计算。并且合理推算的具体金额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查看全文

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如何处理

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处理办法:合同双方可以根据以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大小及损失性质,对违约金的具体数额进行合理计算。并且合理推算的具体金额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查看全文

既有定金又有违约金,违约了怎么办?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因此,只能选择一种合同责任。违约金与定金是两种不同的责任形式。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担保合同的履行而预先支付给对方的款项;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应如何处理?

合同违约金是一种赔偿性和惩罚性的支付方式,用于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违约金与罚金不同,违约金只在一方违约时生效,与合同非常态履行相关。违约金的支付责任可根据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且在借款合同中与...查看全文

买卖合同无约定违约金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买卖合同无约定违约金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逾期罚息利率的标准。中国人民银行调整罚息利率时,双方应当相应调整计算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标准。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查看全文

一个合同里可以既有定金又有违约金吗

法律分析:一、一个合同里可以既有定金又有违约金吗定金与违约金不能同时适用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要对违约金的性质、定金的性质予以明确约定,在某种情形下是可以同时适用的。1、所谓定金,是债的一...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如何约定才有效

法律分析: 合同违约金可以由合同当事人自行约定,一般来说违约金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当事人认为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者过低的,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给予减少或者增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如何约定才有效

合同违约金可以约定一定数额,也可以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合同约定必须真实反映当事人的意思,并且不违反法律规定才有效。如果合同违约金低于或过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调整。...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如何约定才有效

法律分析:合同违约金可以约定一定数额,也可以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出自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才有效。合同违约金低于或者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进行调整。...查看全文

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如何处理

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未约定违约金的,违约金等于违约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没有约定违约金,在主张违约赔偿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违约造成的损失进行举证。违约金协议不是主张违约责任的唯一途径;根据违约造...查看全文

无效合同中的违约金应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无效合同中的违约金认定规定是: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违约金根据实际所造成的损失来确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应该如何处理违约责任?

合同里没有约定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为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合同中约定了定金的,还可以适用定金罚则。根据法律规定,合同当事人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等违约行为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