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在2014年和企业养老保险并轨,揭开了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改革。虽然并轨已经完成,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纳采取挂账缴纳方式,退休时由财政一次划拨记实,缴纳基数为档案工资和离退休费之和。企业养老保险缴纳采取实额缴纳方式,中间不得间断,最少连续缴纳15年,缴纳基数为实发工资或者社会平均工资。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缴纳基础上实行了职业年金制度,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作为养老保险补充,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休后待遇不降低。而企业缴纳职业年金的寥寥无几。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企业和事业退休金领取方面的不同;现在正处于中人平稳过渡期,计算退休金是按着2014年9月份基数为标准主要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比例计发的,也是我们说的事业单位中人开的临时退休金;不过2018年中人正式退休金应该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大家耐心等待吧;对于企业退休人员来讲,影响退休金多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缴费基数,第二十缴纳养老保险时间长短;接下来我们一一说明;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为了利益给员工缴纳的60%档位的缴费基数,效益好一点的可能给员工缴纳100%档位;相同30连续工龄的两位师傅,相差1000元退休金主要是因为缴费基数不同,从而影响退休金;如果是同等缴费基数的情况下,谁缴纳时间越长,个人账户储存额就越多,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最后每个月领取退休金的时候也就越多;其次我们在来看一下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每年上涨退休工资的时候方法不同;各省市每年针对企业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行上调退休金,但是各省市调整办法不一样,不过也有相同之处;上调退休金主要构成是相同,分别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部分构成;定额调整部分部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大家一起调整,每个月上调55元;挂钩调整就能体现出不同,比方说陕西省企业退休人员是缴费年限上涨3元;而机关事业单位是按基础养老金4.5%比例上调;所以即便是退休时候退休金一样,几年后也会有很大的差距;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2015年一位同事的同学跟他同一年办理的退休,我这位同事两个人当时就都是3200元左右退休金,但是两年上涨后发现已经相差200元左右;这让人情何以堪啊?无论单位缴纳的20%,还是个人缴纳的8%,都是本人工资的100%,这样进入到统筹基金的和进入到个人账户的都是100%的足额。
而企业职工就不一样了。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可以达到100%的足额缴费,而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单位,就达不到足额工资,更达不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100%。国家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低于90%、80%、70%、60%(最低档次)缴费。这样一来,由于缴费基数不一样,虽然缴费标准一样,在无形中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就自然要高出,对养老保险费的贡献率也要大一些,这个差别是不可更改的,且是事实并由证据证明的。二是个人账户储存额不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退休基本养老保险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即使缴费年限一样、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一样、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一样,因为缴费工资不一样,个人账户储存额就不一样。所以退休时享受的法定养老保险金待遇就不一样。
领取的年龄不同,企业职工的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岁,达到年龄之后退休可领取养老金;而事业单位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养老金的组成不同,企业退休职工领取养老金,职工的工资与企业经营效益有关,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而且大部分人都没有企业年金。也就是说在企业,个人绩效高,工资就多,社保基数是依据个人的工资标准缴纳,随着职工年龄增大,业绩逐渐下滑,工资就会下降。事业单位退休金是按照职工退休的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发放的,除了养老金外,还有一部分职业年金。而且还会伴随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这是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差距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养老金的来源不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都是靠国家财政拨款进行发放,比较固定,也比较有保障。企业基本养老统筹基金由政府强制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企业职工的经济压力非常大。尤其是普通职工,他们的退休金是按照缴费金额和缴费年限等算出的。最后总结:不管是事业还是企业,既然已经退休了,就好好保养好身体;也只有活着才能领取更多的养老金;前几天一个网友问刚领取一个月退休金的朋友去世了,退休金怎么办?真的为这位朋友惋惜,刚要开始退休生活就早早因病去世,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有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