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一、牙科医疗纠纷如何处理
(一)首先要在平时教导科室人员遵守医院科室规章制度,对待病人严谨认真,积极沟通,详尽的交代病情,认真的填写各项医疗文书,采取各项措施严防事故与纠纷的发生。
(二)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科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尽量科内解决,控制事态发展,将事故与纠纷最小化。
(三)发生医疗纠纷后,当事医生应首先通知科室主任到场,若科室主任无法到位的,应由科内选派资质较深的医生陪同当事医生一同解决,科室应有专门适合谈话的房间与患者进行交流,科主任或资质较老医生应首先安抚病人情绪,详实了解发生纠纷的原因,(对当事医生以及患者均要询问).倾听患者意见,并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此时患者若能理解接受,请当事医生道歉后,医疗纠纷解决。(此类纠纷适合于1类纠纷)
(四)发生医疗纠纷后,科主任再与当事医生沟通后,了解发生纠纷的原因,可对其进行安抚,并对已经发生的极轻微的损害进行补救,若患者同意补救并积极配合,医疗纠纷解决(此类纠纷适合于2类纠纷)
(五)发生医疗纠纷后,科主任及时汇报医务科,应由科主任陪同医务科一同调查纠纷的原因,当事医生写出书面材料,由医务科与患者进行沟通,提出解决方案,若患者同意方案,医疗纠纷解决(此类纠纷适合于3类纠纷)
(六)发生医疗纠纷后,当事医生提供书面材料,患者提供书面材料,报送医务科无法解决的,向主管院长进行汇报,由主管院长提出解决方案,与患者协商处理意见,若患者同意方案,医疗纠纷解决。(此类纠纷适合于4类纠纷)
(七)遇到患者直接起诉到法院的,科室应选派专人出庭。
(八)遇到科室无任何责任而无理取闹,敲诈勒索的患者,应及时告知主管领导,并积极报警处理,同时准备与患者有关的病历资料,原始影像,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生命体征记录等。
二、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合法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有:
(一)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二)协商不成的,可以到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医疗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条件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受理;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三)诉讼解决,指通过法院的审理来解决医疗事故纠纷。
三、医疗事故处理流程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有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三种途径。而现实中,诉讼往往是医患双方解决纠纷的首选途径,患方在医疗纠纷中如何诉讼进行法律上的指导。
(一)诉前准备工作。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应第一时间和医务科联系、投诉,要求复印诊疗病历,并会同医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历(包括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所有资料),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完成上述工作后,患方便可选择适用何种法律方式解决纠纷了。
(二)诉讼。提起诉讼后,法院会安排时间进行第一次开庭,该次开庭主要确认医患双方的诉讼主体资格、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经过质证的病历将在第一次开庭后由法院移交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
(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是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整个医疗纠纷诉讼的大局。患方应认真对待,向专家小组提交的《陈述书》内容应尽可能详细陈述医疗经过,同时着重指出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哪些过失,违反何种诊疗规范。患方在《陈述书》中应一针见血明了的指出医方存在的诊疗过错。
(四)赔偿款的确定。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出来后,如认为构成医疗事故,患方可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赔偿款项,但要考虑到医方的诊疗行为和患者出现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多大的因果关系,来确定医方应承担的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