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是看证据还是靠口供

律师回答

根据法律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涉嫌诈骗只有口供而没有证实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但是口供也是很重要的。口供是证据的一种,法庭审理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审理的证据。
      如果你讲的的实际的不一样,不同之处很关键的话,对于案件的定性是会起到重要作用的。但你要去派出所或法院重新作出改变的证言的话,还要讲明原因,即更改口供的原因。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但不能变更原来的证言,还会受到法律的追究。不管你现在说的和原来说的哪一个是真的,你都涉及作伪证的问题。
      所以,建议要慎重处理。
      在取证难的情况下只有口供能否定罪?
      在法律上,零口供或者只有口供没有其他的强有力的诳明证据是不能定罪量刑的,也就是说,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像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是不能定罪量刑的,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如果其他证据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那还是可以定罪量刑的,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要重视证据,轻口供,意思就是人会说瞎话,会骗人,证据是不会骗人的,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当然,只要有证据能够证明案件的事实,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且符合法律规定,这个定罪量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没有口供或者被告人不认罪的都不影响法院的判决,这种情况下才是大家在报道中看到的零口供判_啥的,也就是说只有口供或者零口供的情_下定罪量刑是有严格的条件和要求的。
      再者,我国法律对证据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各类证据的证明效力都是不一样的,对于言词证据,就是口供,这个是需要多方印证的,因为对于言词证据,他的主观性比较大,往往会夹杂很多的个人情感因素,所以对于口供,没有其他东西的印证,是很难单独作为证据使用的,首先他是孤证,其次他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口供,对于非常严肃的刑事案件来说,是不能独立支撑的,也是不能作为单独的定罪量刑依据的。
      所以说对于刑事案件,这种牵扯到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的大事,只有口供是不行的,还需要扎实的证据,完整的证据链,才能被法院认可,才能定罪量刑,只有这次才能真正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五十三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院是看证据还是靠口供

一、法院是看证据还是靠口供? 法院是看证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查看全文

法官看证据还是看辩论

法律分析:一、法官看证据还是看辩论法官主要看证据。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查看全文

口供是直接证据吗

口供是直接证据,指能够单独直接说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无论是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对犯罪的供认,被害人或目击证人对被告人实施犯罪的陈述和证言,还是民事案件中被告人对原告人所诉事实的承认,以及书证中关于民事争议事实的记载,都属于直接证据。...查看全文

审判过程中口供与证据的可靠性

口供不能单独认定犯罪,需有其他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只有被告人供述无其他证据时不能判罪。证据应确实、充分,满足定罪量刑的条件,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并排除合理怀疑。对于只有口供的现行犯,如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被害人指认等情形...查看全文

如何看设计院是不是挂靠

法律分析: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进行设计单位资质信息的查询,来确定设计院是否是挂靠。挂靠全称是企业挂靠经营,指机构或组织从属或依附于另一机构或组织。《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查看全文

劳动人身损害提供证据法院会看嘛?

律师解答: 劳动人身损害提供证据法院会看。针具是案件审理的最主要的依据,受害人应该提供医院证明伤势的诊断书、病历卡、医药单据、包括医药费、治疗费、化验费等如致残的还必须有鉴定书。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查看全文

劳动人身损害提供证据法院会看吗?

律师分析: 劳动人身损害提供证据法院会看。针具是案件审理的最主要的依据,受害人应该提供医院证明伤势的诊断书、病历卡、医药单据、包括医药费、治疗费、化验费等如致残的还必须有鉴定书。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查看全文

劳动人身损害提供证据法院会看吗?

法律解析: 劳动人身损害提供证据法院会看。针具是案件审理的最主要的依据,受害人应该提供医院证明伤势的诊断书、病历卡、医药单据、包括医药费、治疗费、化验费等如致残的还必须有鉴定书。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查看全文

劳动人身损害提供证据法院会看吗?

法律解析: 劳动人身损害提供证据法院会看。针具是案件审理的最主要的依据,受害人应该提供医院证明伤势的诊断书、病历卡、医药单据、包括医药费、治疗费、化验费等如致残的还必须有鉴定书。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查看全文

户口是看身份证还是户口本

户口薄中记录着自己的信息,这个信息比身份证的还要全面一点,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户口薄的,那么户籍是以户口薄为准的呢还是说以身份证为准的。 户籍,所谓户籍肯定是以户口本为准的。 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查看全文

上学看户口还是看房产证

教育局为了保证教育资源分配上的相对公平,基本上每年都会都学区做出一定的重新规划。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困扰一些网友,就是户口所在地和房产证,哪一个才是孩子上学的依据?律师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入学看户口还...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看证据还是看辩论

上学看户口还是看籍贯 户口籍贯对上学基本没什么影响:1、如果说身份证是本地的就没有影响;2、如果说身份证以及户口籍贯是一致的那么,最多上学时可能就是本校学生或者是旁听生的区别;如果成绩优秀的基本没有影响,高考的话就需要以身份证所在...查看全文

法院证据是u盘还是光盘

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查看全文

是看户口还是看籍贯?

籍贯和户籍所在地的区别在于,籍贯是指个人祖居地或原籍地,而户籍所在地则是指个人目前的户口所在地。籍贯通常是根据祖父的居住地确定,不随祖父户口的变动而改变;而户籍所在地则可能因个人搬迁、上学、工作等原因而发生变更。简言之,籍贯是指个...查看全文

诱供是不是非法证据

法律分析: 1、诱供是属于非法证据,在诉讼中由于其取得的程序违法而不具有可采性。对于诱供得来的证据采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在法庭审理中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审判的依据。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查看全文

诱供是不是非法证据

法律分析:警察诱供不属于犯罪,但是法律禁止诱供。诱供收集的证据会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二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查看全文

诱供是不是非法证据

诱供是属于非法证据,在诉讼中由于其取得的程序违法而不具有可采性。对于诱供得来的证据采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在法庭审理中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审判的依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获得。采用非法方...查看全文

诱供是不是非法证据

1、诱供是属于非法证据,在诉讼中由于其取得的程序违法而不具有可采性。对于诱供得来的证据采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在法庭审理中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审判的依据。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查看全文

诱供是不是非法证据?

法律分析: 诱供是属于非法证据,在诉讼中由于其取得的程序违法而不具有可采性。对于诱供得来的证据采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在法庭审理中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审判的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 审判人员、检...查看全文

诱供是不是非法证据

法律分析:警察诱供不属于犯罪,但是法律禁止诱供。诱供收集的证据会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二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