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程序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适用范围和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当事人需主动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机构进行审查并立案受理。庭前准备后进行仲裁审理,并作出裁决。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申请。
第一,当事人提出申请,劳动仲裁机构无权自动仲裁某一案件,要经过当事人的申请;第二,仲裁机构收到申请之后,会对案件的相关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就会立案受理,通知仲裁案件的相关人员;第三,开庭前做好庭前准备;第四,仲裁审理,并且作出仲裁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延伸阅读
结语: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程序明确了申请仲裁的流程和时效要求。当事人需主动提出申请,仲裁机构进行案件审查并立案受理,通知相关人员。庭前准备后进行仲裁审理,最终做出仲裁裁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适用范围,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合同履行、离职争议等。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中断和中止情况下重新计算。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需在一年内提出申请。这一法律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八条 【制定仲裁规则及指导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行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四条 【委托代理】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九条 【仲裁申请的受理和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仲裁调解程序规定

本文讲述了劳动仲裁中调解次数的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应当先行调解,第一次调解不成时可以进行第二次调解。但是,对于仲裁结案的时间限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如果仲裁庭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未能作出裁决,当事人可...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范围及程序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形式有四种:地域管辖(一般、特殊、专属)、级别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地域管辖以行政区域为标准,特殊地域管辖根据法律规定,专属管辖针对特定劳动争议。级别管辖由不同级别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处理,移送管辖将案件移交给有...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程序有什么规定

法律解析: 第一,当事人提出申请,劳动仲裁机构无权自动仲裁某一案件,要经过当事人的申请;第二,仲裁机构收到申请之后,会对案件的相关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就会立案受理,通知仲裁案件的相关人员;第三,开庭前做好庭前准备;第四,仲裁审...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程序有什么规定?

律师分析: 第一,当事人提出申请,劳动仲裁机构无权自动仲裁某一案件,要经过当事人的申请;第二,仲裁机构收到申请之后,会对案件的相关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就会立案受理,通知仲裁案件的相关人员;第三,开庭前做好庭前准备;第四,仲裁审...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程序有什么规定

法律分析:第一,当事人提出申请,劳动仲裁机构无权自动仲裁某一案件,要经过当事人的申请;第二,仲裁机构收到申请之后,会对案件的相关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就会立案受理,通知仲裁案件的相关人员;第三,开庭前做好庭前准备;第四,...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程序有什么规定

第一,当事人提出申请,劳动仲裁机构无权自动仲裁某一案件,要经过当事人的申请;第二,仲裁机构收到申请之后,会对案件的相关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就会立案受理,通知仲裁案件的相关人员;第三,开庭前做好庭前准备;第四,仲裁审理,并且作出...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相关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规定及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9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先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法庭审判程序规定

劳动仲裁的开庭流程及被告不出庭的处理方式。劳动仲裁开庭流程包括通知双方当事人、调查庭审人员信息、陈述辩论质证、调解或裁决等。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仲裁庭应提前五日通知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延期。当事人有权质证和辩论,调解书...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程序和费用规定是哪些?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程序和费用规定是哪些?劳动仲裁程序首先是需要当事人自己提出申请,然后就是受理完毕之后会开庭来进行审议,之后会做出一定的仲裁的裁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劳动争议仲裁不收...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立法的程序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劳动仲裁立案的程序:1、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应当列明仲裁请求和依据的事实与理由。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查看全文

申请撤销劳动仲裁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解析: 申请撤销劳动仲裁程序: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是该撤销的情形的,应当裁定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申请撤销劳动仲裁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解析: 申请撤销劳动仲裁程序: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是该撤销的情形的,应当裁定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申请撤销劳动仲裁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律师分析: 申请撤销劳动仲裁程序: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是该撤销的情形的,应当裁定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申请撤销劳动仲裁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申请撤销劳动仲裁程序: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是该撤销的情形的,应当裁定撤销。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立案程序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仲裁立案的程序:1、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应当列明仲裁请求和依据的事实与理由。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立案程序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解析: 劳动仲裁立案的程序:1、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应当列明仲裁请求和依据的事实与理由。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立案程序是怎么规定的?

律师分析: 劳动仲裁立案的程序:1、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应当列明仲裁请求和依据的事实与理由。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立案程序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一、劳动仲裁立案程序是怎么规定的1、关于劳动仲裁的立案程序规定: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而被申请人收到...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立案程序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劳动仲裁立案的程序:1、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应当列明仲裁请求和依据的事实与理由。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程序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劳动仲裁强制执行程序法律规定: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强制执行的,应当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因为劳动仲裁属于其他类型的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