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老年人成为意外伤害的受害者

律师回答
摘要:70岁老人打人致轻伤二级也构成故意伤害罪,应追究刑事责任,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234条、238条、247条、248条、289条、292条、333条规定,对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聚众斗殴等行为致人伤残的,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符合正当防卫条件者免刑,故意伤害罪主体为一般主体,14-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应负刑事责任。
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刑法》规定,70岁老人打人致轻伤二级的,也构成故意伤害罪,也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且应正常量刑,依法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之一【刑事责任年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量刑标准
刑法第234条、第238条、第247条、第248条、第289条、第292条、第333条的规定,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伤残的,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的,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非法组织或强迫他人出卖血液造成伤害的,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这些规定属于拟制规定,而非注意规定。
(一)犯故意伤害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备注: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免刑。
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法》规定,70岁老人打人致轻伤二级的,也构成故意伤害罪,也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且应正常量刑,依法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根据《刑法》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致人重伤的和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需要注意的是,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可以免刑。
法律依据
(五)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或者违反诊疗规范,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一)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女性如何避免成为故意伤害罪受害者?

故意伤害孕妇导致流产属于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234条规定,如果致人重伤,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轻伤需要公安机关根据伤情鉴定而得出,不依据常人主观判断。...查看全文

避免成为故意敲诈的受害者

涉嫌敲诈勒索行为严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数额较大为1000元至3000元起点,各地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依据刑法相关规定,敲诈勒索数额较大或多次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查看全文

避免成为敲诈受害者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式非法占用他人财物。根据金额不同,刑罚也有所区别,数额较大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还罚款;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数额特别巨大或犯罪情...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

诈骗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额财物,构成非法占有行为。达到3000元以上的诈骗行为构成犯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

非法集资是一种未经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的犯罪行为,其特征包括未经批准、还本付息承诺、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实质。...查看全文

避免成为套路贷的受害者

套路贷犯罪行为涉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产,采用多种手段如暴力、威胁、虚假诉讼等构成多项犯罪。帮助非法贷款机构实施伤害、拘禁、滋扰等行为也构成犯罪。套路贷犯罪数额应包括虚高本金、利息以及其他收费。对于非法所得财物的追回,根据不同...查看全文

避免成为虚假合同的受害者

虚假合同是指具备正规合同特征但未经双方或多方签订的合同,而正规合同必须满足双方法律行为、一致的意思表示、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以及合法性等条件。虚假合同无效,不具备法律效力,违约责任也不受法律保护。...查看全文

避免成为敲诈勒索的受害者

敲诈勒索的处理与定罪标准及立案金额要求:遇到敲诈勒索应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配合警方调查;敲诈勒索罪需满足威胁要挟、非法强索财物等要件;定罪处罚根据数额大小;敲诈勒索金额达到2000元至5000元才会立案。...查看全文

避免成为视频敲诈受害者

被视频敲诈可报案,保留相关证据及信息,向公安机关报警。敲诈是指用暴力、恐吓等手段索取财物的犯罪行为。遇到敲诈,不可急躁或硬拼,也不能盲从。先设法脱身,再报警处理。...查看全文

避免成为会计犯罪受害者

公司偷税漏税与会计有关,会计将受到相应处罚。单位犯罪将被罚款,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受到相应处罚。如果会计被税务稽查发现作假账且涉案金额较大,老板无法补税和罚款,会计也将受到处罚。...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成为高利贷的受害者

高利贷威胁可以通过报案追究刑事责任,如寻衅滋事罪;有追逐、拦截、辱骂、恐吓行为可处以刑罚,如有期徒刑。恐吓威胁分为索财物、发生性关系和签不平等合同等情况,可报案或提起诉讼,追究刑事或民事责任;若仅口头恐吓无其他行为,则难以追责。...查看全文

怎样避免成为诈骗罪受害者?

诈骗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个人如何避免成为诈骗罪受害者?

个人构成诈骗罪的标准是财物达到三千元以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根据数额不同,诈骗罪的刑罚也不同;对于网络诈骗,被骗者应向公安部门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单位;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并且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查看全文

如何避免成为非法集资的受害者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行为。其特点包括未经批准、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参与非法集资的受害人通常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可能自行承担损失。根据法律规定,非法集...查看全文

如何鉴别及避免成为诈骗受害者

自愿赠与与诈骗的区别在于,自愿赠与是赠与人将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财物的行为。根据《民法典》和《刑法》的相关规定,赠与合同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而遗嘱是遗赠人依据遗嘱赠与财产给受遗赠人的法律行为...查看全文

借钱时如何避免成为诈骗受害者?

虚假借款拖延不一定构成诈骗罪,只属于民事纠纷,除非借款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大笔财物,方可视为诈骗罪,可报警处理。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查看全文

探讨求职者如何避免成为诈骗受害者

以工作为名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根据被骗公私财物的金额来判断。根据刑法规定,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具体的数额标准可由各地高级法院和检察院...查看全文

避免成为偷税漏税的受害者,如何防范?

对于别人偷税漏税但没有证据的情况,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单位犯罪应负刑事责任,逃税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如果纳税人在被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并缴纳滞纳金,且已受到行政处罚,将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查看全文

避免误判为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家暴属于刑事犯罪吗?答案是肯定的。故意伤害罪会根据受害人的伤情来决定处罚,若致人轻伤,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致人重伤,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郭晓强

北京市-北京市-丰台区

认证律师离婚财产纠纷、离婚财产纠纷

已服务15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