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税款罪行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骗取税款刑事责任及与诈骗罪的区别 骗取税款刑事责任是指以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可能被处以不同程度的刑罚。骗税犯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骗税犯罪是以骗取出口退税款为目的,采用虚假手段骗取税款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诈骗行为。为了有效打击这些犯罪行为,刑法单独规定了骗取出口退税罪名和相应的刑罚,不再以一般诈骗罪定罪处罚。
一、骗取税款刑事责任是什么?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骗税犯罪和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欺骗性是该罪的本质特征。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单位或个人以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为目的,采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搞假货物报关出口骗取货物出口报关单、内外勾结提供出口收汇单证等欺骗手段、非法组织虚假的出口退税凭证,在根本未交纳税款的情况下,从税务机关或出口企业骗取出口退税款的行为。
因此、骗取出口退税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诈骗的行为。近些年来、诈骗犯罪的手段越来越多,诈骗的对象也越来越广,如信用证诈骗、金融票据诈骗、保险诈骗、合同诈骗、骗取出口退税等,为了有效地惩治这些把罪行为,刑法分别单独规定了罪名和法定刑。按照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矩的惊则,凡符合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构成要件的,直接以骗取出口退税定罪处罚,不再以一般诈骗罪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结语:骗取税款刑事责任涉及以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可处以不同刑罚和罚金。纳税人采取欺骗方法骗取已缴纳税款的,将依法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已缴纳税款的部分,也将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与此不同,诈骗罪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为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欺骗性为其本质特征。骗取出口退税罪实质上属于一种诈骗行为。为了有效打击各种诈骗行为,刑法对骗取出口退税犯罪作了特别规定,优先适用相应罪名和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5修正):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 第七条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资源税。
应税资源的具体范围,由本法所附《资源税税目税率表》(以下称《税目税率表》)确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欺诈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律师分析: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查看全文

欺诈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欺诈罪一般是指诈骗罪,该罪的法律定义是指行为人为诈骗公私财物,实施诈骗行为,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他人在错误认识下处分了财产,遭受了财产的损失,行为人得到了财产。法律依据:_x000D...查看全文

欺诈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法律分析:欺诈的法律定义是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之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法...查看全文

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涉嫌诈骗罪进行了明确规定,而无所谓的欺诈罪。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诈骗罪的刑罚也有所不同。对于特别严重的情况,刑罚更为严厉。诈骗行为涉及虚假信息、救灾款物、赈灾募捐、针对弱势群体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将面临更严...查看全文

保险欺诈罪在法律中的定义是什么?

保险诈骗数额标准规定:个人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单位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可立案追诉。根据刑法第198条,保险诈骗罪数额较大者可处以刑罚和罚金,数额巨大者可处以更重的刑罚和罚金,特别巨大者可处以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和罚金或财...查看全文

诈骗罪行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本文讲述了网络诈骗的判罚标准。根据诈骗金额不同,刑罚也会有所不同。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查看全文

保险欺诈罪的法律定义

保险诈骗罪的主旨是:通过违反保险法规、虚构保险标的和骗取大额保险金的行为,侵犯了客体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属于一般主体的直接故意犯罪。...查看全文

欺诈罪的法律定义与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了诈骗罪的定义和要件。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目的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财产处分。诈骗罪与其他相...查看全文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明确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和13种具体情形,包括虚构标价信息、欺骗消费者、使用误导性标价等。该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保护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免受价格欺诈的伤害。...查看全文

欺诈罪在刑法中的定义是什么?

《刑法》第266条规定了诈骗罪的刑罚,根据数额的大小可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诈骗犯罪从重处罚的情况包括对多数人实施诈骗、利用救灾、募捐等名义诈骗、针对弱势群体实施诈骗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等。诈骗罪与招摇撞骗...查看全文

税务欺诈罪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或抵扣税款,将面临刑事处罚和罚款。虚开税款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和罚款。虚开税款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面临徒刑、罚款或财产没收。以暴力或威胁方式拒缴税款,将面临刑事处罚和高额罚款。情节严...查看全文

金融欺诈罪的定义是什么

金融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捏造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在金融领域里,金融诈骗罪包括非法集资诈骗、金融票据诈骗和信用证、信用卡诈骗等,其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的总称。诈骗罪侵犯对...查看全文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定义是什么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是指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等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存托凭证或者国务院依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立案标准是: 1、发行数额...查看全文

贷款诈骗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贷款诈骗罪的法...查看全文

信用证欺诈罪的定义是什么?

信用证诈骗罪的客体是国家的信用证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在客观方面,该罪涉及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相关文件,以及骗取信用证或采用其他欺诈手段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主体方面,任何年满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构成该...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欺诈怎么定义

法律分析:欺诈的法律定义是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之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 《民法典》...查看全文

欺诈罪的定义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罪与非罪:借款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查看全文

偷税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而偷税罪则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查看全文

抗税罪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抗税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侵犯国家税收制度与税务人员权利,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或威胁方式逃避缴税,犯罪主体为具有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的人,并具有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行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挪用公款犯罪的起点金额一般为五千,而进行营利活动的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起点一般为一万到三万。挪用公款归个人其他用途的必须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才构成犯罪,但用于非法活动和营利活动则不受此限制。对于挪用救援款物、救灾、抢险等特定款...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