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什么时候实施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什么时候实施
最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从2008年5月1日开始执行的,该法的实施对劳资双方的利益都有保护作用。
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的区别
1、性质不同。劳动法兼有公法和私法的特征,劳动争议适用调解、仲裁是由劳动法所具有的私法因素决定的;劳动监察的产生是由劳动法所具有的公法因素决定的。其中,从合同到仲裁,带有传统的私法特征;而从基准到监察则主要体现公法的特征。
2、机构不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建立,三方原则是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原则。劳动监察的设立,主要强调行政性,它是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的机构。
3、适用法律规范不同。劳动法律规范按其规定事项不同,可划分为关于劳动者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和关于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法律规范;按其法律的约束力不同,可划分为强行性法律规范和任意性法律规范。劳动仲裁处理劳动争议既适用强行性法律规范也适用任意性法律规范,并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中的有效条款、企业劳动规则等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监察处理案件只能适用强行性法律规范。
4、程序不同。劳动仲裁机构依当事人的请求而实施仲裁,既不诉不理;劳动监察主体对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则应当主动进行监察。劳动仲裁适用调解程序;劳动监察不适用调解程序;劳动仲裁的程序集中体现了自愿原则,如提请仲裁的自愿,处分权利的自愿等;劳动监察体现的是强制原则,如果用人单位违法,在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不允许通过劳动者放弃权利,免于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十二条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三条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第五十四条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劳动纠纷的预防与处理是关键。中国当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包括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正确把握劳动纠纷的特点,积极预防纠纷发生,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前后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如果是仲裁时效的话,仲裁时效一般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起算。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这时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3年。也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起算。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前后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适用该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即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前后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律师分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适用该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即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前后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法律解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适用该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即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仲裁时效是多长

法律分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规定的仲裁时效是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仲裁时效是多长

法律分析: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法律依...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调解有什么不同

一、受理案件机构不同劳动争议发生以后,如果当时人通过协商不能解决,或者不愿协商解决,可以向调节委员会申请调节。当事人申请调节,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节委员会提出申请,病填...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请第三方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若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或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但起诉前必须先进行仲裁。对一裁终...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原则有什么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的主旨是:坚持事实清楚原则、自愿原则和合法原则。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特殊原则包括先行调解原则、回避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和一次裁决原则。回避申请应当及时决定,并通知当事人。...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仲裁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仲裁区别如下: _x000D_ 1、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 _x000D_ 2、调解不是劳动争议的必须程序,而仲裁是通过诉讼解决劳动争议的必须程序; _x000D_ 3、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时效3...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_x000D_ 1、做好调解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资料等;_x000D_ 2、由调解员或者其他人员组织调解,双方各自发表意见;_x000D_ 3、调解成功的,制作调解书,调解失败的,告诉双方...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原则

法律解析: 1、事实清楚原则,应当坚持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解的原则。事实清楚是调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才能使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原则?

律师分析: 1、事实清楚原则,应当坚持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解的原则。事实清楚是调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才能使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原则

法律分析:1、事实清楚原则,应当坚持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解的原则。事实清楚是调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才能使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原则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原则:自愿原则;民主说服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其他。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

律师分析: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是:1.对争议事项展开细致调查,了解事实真相;2.调委会主任召集双方主持调解会议,简易争议可由一至二名调解员进行训调解;3.应听取双方对争议事实和理由的陈述,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法律、政策...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程序是:1.对争议事项展开细致调查,了解事实真相;2.调委会主任召集双方主持调解会议,简易争议可由一至二名调解员进行训调解;3.应听取双方对争议事实和理由的陈述,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法律、政策,提出调解意...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一般什么时候调解

劳动仲裁开庭通知一般什么时候送达劳动仲裁一般什么时候调解 劳动仲裁中的调解一般要十五日,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的十五日内结束;调解不成的,劳动争议仲裁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和解与仲裁调解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解与仲裁调解的区别:和解的主体一般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的是和解协议,之后可撤回仲裁申请;而仲裁调解的主体是劳动者、用人单位与仲裁庭,达成调解协议后可制作调解书。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