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主要是解释了《刑法》中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和要点。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形可以判处不同的刑罚。暴力可以包括身体打击或强制,胁迫是指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其他方法是指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能力的手段。抢劫罪的成立必须是在取得财物的当场实施,并且行为人有意识地利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为抢夺财物创造条件。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1、暴力,是指对被害人进行身体打击或者强制,如殴打、捆绑、禁闭、伤害等。由于行为人使用暴力的目的是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以劫取财物,因此,暴力的程度如何一般不影响抢劫罪的成立。为占有他人财物而当场故意杀死被害人,应以抢劫罪论处。这就是说,暴力方法包括故意杀人。
具体来说,对于暴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理解:
(1)暴力必须是在取得财物的当场实施;
(2)暴力必须是针对被害人的身体而采取的打击或强制;
(3)暴力是向财产持有人为之;
(4)暴力是犯罪分子有意识实施的,也就是说,犯罪分子自觉、积极地利用暴力手段为排除被害人的反抗并抢走财物创造条件。所谓胁迫,是指以立即对被害人实施暴力相威胁,实施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而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或者任财物被劫走的手段。
2、对胁迫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胁迫必须是当面向被害人发出;
(2)胁迫的内容必须是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
(3)威胁的暴力是现实的,如果被害人不答应要求,就会立即付诸实施。
3、其他方法,是指暴力、胁迫以外的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能力的方法,如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使用催眠术、电击或用石灰迷眼等。行为人处于不知或不能反抗的状态,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其他方法”造成的。如果不是行为人以某种行为使被害人处于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的状态,而是行为人利用由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原因(自己喝醉、正在熟睡、因病昏迷等)或其他原因(被他人打昏、撞伤等)所致不能反抗的状态乘机掠夺其财物的,只能构成盗窃罪或其他罪,不能构成抢劫罪。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的规定,抢劫行为涉及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他人财物。暴力指对被害人进行身体打击或强制,胁迫则是通过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使被害人恐惧而不敢反抗。其他方法则是指使被害人失去反抗能力的手段。抢劫罪的严重程度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入户抢劫、抢劫银行等情形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需要注意的是,若行为人为了占有财物而故意杀人,则应以抢劫罪论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抢劫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是什么?

抢劫罪的主体为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其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在客观方面,抢劫罪表现为行为人对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查看全文

抢劫罪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或胁迫等手段,强行抢夺财物。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抢劫巨额、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冒充军警抢劫、持枪抢劫、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物资等情形将受到加重处罚。刑法第26...查看全文

入户抢劫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入户抢劫罪是指以抢劫为目的非法进入居民住宅等法律意义上的“户”,构成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入户抢劫需注意“户”的定义和目的,不包括大学宿舍、酒店等场所。入户即为抢劫准备行为,不是合法进入后才形成抢劫意图。入户抢劫罪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查看全文

抢劫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抢劫罪相关法律规定有:一、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抢劫公私财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入户...查看全文

什么是抢劫罪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相关法律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查看全文

抢劫罪缓刑的相关法律规定和适用情况

抢劫罪可以判缓刑,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具有悔罪表现且不会再危害社会。根据刑法,抢劫罪最低刑罚是三年有期徒刑,因此可能判缓刑。然而,抢劫罪也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具体根据犯罪情节和...查看全文

抢劫罪惩治力度相关的法律规定

抢劫罪的刑罚根据8种情形进行区分,其中包括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致人重伤或死亡、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持枪抢劫、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这些情形将导致刑罚从3-10年有期徒...查看全文

抢劫罪的法律定义

抢劫罪的主旨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作为一般主体,通过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强行劫取公私财物,侵犯了所有者的财产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查看全文

抢劫罪中关于入户抢劫的相关规定

本文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对入户抢劫的定义进行了详细说明。入户抢劫是指为了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查看全文

升格抢劫罪法定刑的相关规定

该文章主旨为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抢劫犯罪行为,包括入户抢劫、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持枪抢劫以及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查看全文

遗弃罪的定义和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构成遗弃罪的条件包括:侵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主体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且具有抚养能力...查看全文

遗弃罪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

遗弃罪的主旨:遗弃罪指的是在家庭中,对年老、年幼、生病等无生活来源或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拒绝扶养的行为,犯罪主体有法律扶养义务。遗弃罪的客观表现是侵犯被害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此罪行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明知自己应该履行赡养义务...查看全文

涉黑罪的定义和相关法律规定

涉黑一般是指和黑帮或黑社会有关联,因为黑帮和黑社会总是穿黑衣服,所以才叫涉黑。 涉黑案件共“三类”: 1、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2、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 3、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查看全文

抢劫罪减刑的相关规定

抢劫罪减刑的条件包括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有立功表现。确有悔改表现包括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劳动等;立功表现包括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提供破案线索等。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有重大立功表...查看全文

抢劫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

抢劫罪可判死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抢劫者在抢劫过程中造成被抢劫者死亡,将面临死刑判决。在特定情况下,如入户抢劫、抢劫银行、持枪抢劫等,抢劫者也可能被判处死刑。但在一些情况下,如意外导致死亡或没有残疾,情节不严重等,...查看全文

抢劫中止量刑的相关法律规定

对于犯罪中止,根据是否造成损害,减轻处罚。例如,故意杀人中止犯罪后将被害人送医,仍定罪但减轻刑罚。抢劫罪也要根据造成的损害情况来判刑。犯罪中止一般指主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查看全文

了解入户抢劫的相关法律规定

入户抢劫是指进入他人生活场所进行抢劫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入户抢劫罪的量刑标准较高,最低刑期为十年有期徒刑,且抢劫并杀人未遂更为严重,可判处死刑。该违法行为对社会经济治安和财产安全造成负面影...查看全文

抢劫罪刑罚确定的相关规定

抢劫罪的量刑原则:暴力、胁迫等抢劫处3-10年有期徒刑,并罚金;入户、公交、银行抢劫,多次、数额巨大抢劫,致重伤、死亡抢劫,冒充军警抢劫,持枪抢劫,抢劫军用或抢险救济物资者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定义和相关法律规定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 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查看全文

哄抢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聚众哄抢罪的构成要件是: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主体为一般主体、故意;而与抢夺罪的区别在于人数、作案时间、犯罪行为和定罪量刑上的差异。...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