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赠与撤销的诉讼时效

律师回答
摘要: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后的六个月内可以行使撤销权,但诉讼时效的起算根据情况有所不同。赠与人在财产转移前可随时撤销赠与,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一般情况下,赠与人应在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考虑延长。
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情况不同,诉讼时效的起算也不同。
1、赠与人在未转移财产之前,可以随时撤销赠与。除法律规定不能撤销赠与的外;
2、一般情况下,赠与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3、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有时候也可以行使撤销权,起期间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延伸阅读
赠与撤销的诉讼时效:法律规定与实践研究
赠与撤销的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一定时间内,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程序来要求撤销已经进行的赠与行为。这一诉讼时效的设立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赠与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赠与撤销的诉讼时效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规定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探讨赠与撤销的诉讼时效的具体规定和适用条件。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和判例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赠与撤销的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起始时间、中断和延长等情况。同时,还将对赠与撤销的诉讼时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以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法律指导和实践建议。
结语:赠与撤销的诉讼时效是保护赠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根据不同情况,撤销权的行使时间也有所不同。赠与人在财产未转移前可随时撤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情况下,赠与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后的一年内行使权利。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也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后的六个月内行使权利。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但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本文通过研究法律规定和实践案例,探讨了赠与撤销的诉讼时效的具体规定和适用条件,为当事人提供了相关法律指导和实践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六百六十三条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撤销赠与的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 撤销赠与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的诉讼时效是六个月,诉讼时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开始计算。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撤销赠与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 撤销赠与诉讼时效是一年。当事人赠与出去,又想撤销赠与的话,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协商或诉讼。已经完成了赠与行为,想撤销赠与的,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驶撤销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查看全文

撤销赠与诉讼时效

法律解析: 撤销赠与诉讼时效是一年。当事人赠与出去,又想撤销赠与的话,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协商或诉讼。已经完成了赠与行为,想撤销赠与的,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驶撤销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查看全文

撤销赠与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撤销赠与诉讼时效是一年。当事人赠与出去,又想撤销赠与的话,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协商或诉讼。已经完成了赠与行为,想撤销赠与的,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驶撤销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赠与撤销诉讼的时效是多长?

赠与撤销诉讼时效为一年,但公证的或具有公益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赠与人可撤销赠与的情况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的权益;受赠人未履行扶养义务;受赠人未履行赠与合同义务。...查看全文

撤销赠与的诉讼时限

赠与合同撤销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但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除外。赠与人可因受赠人侵害权益、不履行义务等情况要求撤销赠与。若受赠人违法致赠与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可行使撤销权,时效为六个月。撤销赠与的诉讼时效为三...查看全文

赠与撤销的具体实践与案例探讨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具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可撤销。赠与人在财产权转移前有权撤销赠与,但此规定不适用于经过公证或具有公益性质的赠与合同。受赠人有权要求交付赠与财产,若赠与人不履行交付义务,受赠人可...查看全文

探讨赠与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赠与合同中的撤销权可以分为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两种。针对赠与财产权利尚未转移的情况,具有任意撤销权;但若赠与合同具有公证或公益性质,则除外。法定撤销是存在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的情形、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情形...查看全文

赠与撤销的最长时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赠与行为人可以随时撤销自己所作出的赠与行为,但必须在赠与行为完成之前进行撤销。然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该规定,即不可撤销。...查看全文

探讨诉讼时效问题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指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和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为60天,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劳动合同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超过仲裁时效,将丧失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胜诉权。...查看全文

关于合同诉讼时效的探讨与研究

根据《民法典》规定,一般的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但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以及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诉讼时效为一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撤销权时效的规定

合同撤销权的时效规定及合同撤销与解除的区别。合同撤销权的时效根据《民法典》规定,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规定。合同撤销与解除的区别包括处理方式、适用范围和效力。合同撤销的情形包括存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和显失公平等。根据《民法典》规定,...查看全文

撤销赠与的时效是多久

赠与行为人撤销自己所作出的赠与行为的适用时效一般为随时,但应当在赠与行为完成之前撤销,否则是不可以进行撤销的。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与合同成立关系探讨

合同不成立产生纠纷,适用诉讼时效。当事人可通过和解、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如不行,可仲裁或起诉。某些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合同不能成立需主体适格、意思一致、合同标的、法定形式。合同不成立可通过诉讼、调解、和解解决纠纷。...查看全文

赠与人撤销赠与有效多长时间

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都可以撤销赠与,但是对于具有道德义务或者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可以任意撤销。如果存在法定撤销的情形,例如: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等;赠与人要行使法定撤销权...查看全文

赠与撤销的时间?

律师分析: 行使撤销权的主体不同,导致撤销权的期限也不同。如果赠与人自己行使撤销权,期限是1年;如果是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销权,期限是6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查看全文

撤销赠与的时效是多长时间

一般而言,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都可以随时撤销赠与,但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后,即已经完成赠与行为,因发生纠纷需要撤销赠与合同的,要注意以下时间。 1、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如赠与人发现受...查看全文

撤销赠与的时效是多长时间

一、赠与人的撤销权的时效多久 1、赠与人的撤销权的时效,是一年。赠与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如果一年内没有行使的,则撤销权消灭,赠与人不能撤销赠与。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查看全文

探讨医疗诉讼中的诉讼时效问题

医疗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也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撤销权的诉讼时效?

法律解析: 对于撤销监护权的诉讼时效,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的相关规定。该条规定:“依法享有请求权利的权利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二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予受理。”而对于撤销监...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赵燕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合伙人律师房屋拆迁、房屋拆迁

已服务20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