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口罩涨价到多少可以举报?

律师回答
摘要:一次性口罩涨价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上涨幅度和速度,监管部门将严厉打击哄抬涨价行为。口罩价格未纳入政府指导价或定价范围,合理的成本上涨可导致合法涨价。违法行为将受到罚款、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特别是夸大宣传口罩功效、误导公众的行为将被严厉查处。政府将确立一次性口罩价格并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惩。
一、一次性口罩涨价到多少可以举报?
一次性口罩涨价到多少可以举报的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的数字,法律法规尚属空白,更多依赖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4条第3款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6条的规定,“哄抬价格”构成违法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二是哄抬价格,哄抬的幅度过高,涨价的速度过快的。是否违法,监管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商品销售成本、参考往期或同类商家销售价格进行甄别,主要是看涨价行为是否超过成本上涨的幅度和速度,不过疫情肆虐非常时期,国家打击哄抬涨价的决心是非常明显的。
二、相关情况处理
规范商品价格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按照上述法律规定,关于口罩涨价合不合理的问题:未纳入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商品,并没有禁止涨价的规定,特别是随着原料成本的上涨、市场供需的变化,商品的价格不可能一成不变,口罩当然也是一样,因为进货成本增加、物流成本加大、用工成本的增加导致的合理涨价,当然也是合法合理的。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件,将予以公开曝光。
对利用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媒介发布涉及口罩、消毒产品、防护工具等商品的广告中肆意夸大和编造其性能、用途、功效、质量等的违法行为,以及在广告和商业宣传中宣称产品可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误导民众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严厉查处。依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最高可处以二百万元的罚款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疫情期间由于物流人工成本的提高,适当提高口罩的价格是合法的,政府物价部门也根据当前经济情况,来制订一次性口罩的价格,并加大处罚和监管力度,对于违法行为应当严重处罚,具体情况可以根据举报和提交的证据情况来调查处理。
延伸阅读
结语:针对一次性口罩涨价举报的问题,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数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是否构成哄抬价格需要综合考虑商品成本和涨价幅度。在疫情期间,国家打击哄抬涨价的决心明显。规范商品价格的法律法规包括《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于口罩涨价的合理性,根据成本上涨和市场供需变化,适当的涨价是合法合理的。对于发布虚假广告和误导性商业宣传的违法行为,将予以查处并可能处以罚款。疫情期间,政府将制定一次性口罩的价格,并加大处罚和监管力度。具体情况将根据举报和提交的证据来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三条 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口罩价格上涨多少可以举报?

一次性口罩涨价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上涨幅度和速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涨价超过合理范围可举报。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对涉及口罩广告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最高可处以200万元罚款。物流成本上涨可适度提高口罩价格,政府将规定口罩价格并加强...查看全文

可以举报口罩涨价嘛?

律师解答: 在疫情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口罩属于紧缺物资,如果有不良商家借机涨价是可以举报的,举报的途径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者拨打110报警。如果商家对口罩价格涨数倍的话,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法律依据】: 《最高人...查看全文

可以举报口罩涨价吗

法律解析: 在疫情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口罩属于紧缺物资,如果有不良商家借机涨价是可以举报的,举报的途径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者拨打110报警。如果商家对口罩价格涨数倍的话,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法律依据】: 《最高人...查看全文

可以举报口罩涨价吗

法律分析:在疫情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口罩属于紧缺物资,如果有不良商家借机涨价是可以举报的,举报的途径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者拨打110报警。如果商家对口罩价格涨数倍的话,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法律依...查看全文

可以举报口罩涨价吗?

律师分析: 在疫情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口罩属于紧缺物资,如果有不良商家借机涨价是可以举报的,举报的途径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者拨打110报警。如果商家对口罩价格涨数倍的话,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法律依据】: 《最高人...查看全文

可以举报口罩涨价吗

法律分析:举报口罩涨价是可以的。当事人可以拨打12315的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来举报,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由其给予经营者罚款等行政处罚;也可以向当地的市场监管局举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口罩涨价举报

法律分析:   在疫情形势下,口罩属于紧缺物资,不良商家借机对口罩实施涨价是可以举报的,举报的途径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者拨打110报警。若商家对口罩涨价超过法律明确规定的数倍以上,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所以,遇到商家对...查看全文

商家口罩涨价可以举报吗?

商家哄抬口罩价格属违法行为,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被定非法经营罪,依法从重处罚。《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规定,违法者将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罚款。对于个人经营者...查看全文

药品涨价多少可以举报

食品药品哪些举报不受理 根据《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投诉举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并以适当方式告知投诉举报人:(一)无具体明确的被投诉举报对象和违法行为的;(二)被投诉举报对象及违法行为均不在本食品药品投诉...查看全文

口罩涨价多少算违法

法律分析:   口罩涨价多少算违法,在疫情期间,一般购销差价额超过15%的,属于哄抬价格。具体的需要根据各地政策规定来判断。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公共卫生I级、II级应急响应期间有关价格违法...查看全文

口罩涨价多少不违法

法律分析:   口罩涨价是否违法,监管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商品销售成本、参考往期或同类商家销售价格进行甄别,主要是看涨价行为是否超过成本上涨的幅度和速度,规范商品价格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在疫...查看全文

怎么举报口罩涨价的违法行为

如何举报口罩涨价违法行为?工商局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哄抬物价行为,违法行为包括操纵市场价格、散布涨价信息、价格歧视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违规者将受到处罚,包括责令改正、罚款、停业整顿等。公安机关不负责处理此类违法行为...查看全文

一次性口罩正常价格超过多少违法

法律分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4条第3款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6条的规定,“哄抬价格”构成违法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二是哄抬价格,哄抬的幅度过高,涨价的速度过快的。   是否违...查看全文

医用口罩多少钱可以举报?

医用口罩价格举报问题尚无明确数字,依赖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涨价需考虑成本与速度,非常时期国家打击哄抬涨价决心明显。口罩涨价可合理,但需遵循法律规定,政府应制定合理限价。发布夸大广告和误导行为将受严厉查处,罚款最高可达200万元。...查看全文

疫情期间涨价多少可以举报?

律师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防疫用品和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监测分析,认真开展市场调查,及时报告价格异常波动和市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对典型案例要进行...查看全文

一次性口罩卖多少算违法

法律分析:   根据各市场监管局关于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有关价格违法行为认定和处理的指导意见对医药物资规定:   1、公共卫生一级响应期间,与疫情相关的医用商品、防护消毒商品等一律不得涨价。   2、所售商品无参照价,购销差价额超...查看全文

口罩乱涨价投诉

法律分析:   如果有不良商家借机涨价是可以举报。举报的途径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者拨打110报警。如果商家对口罩价格涨得数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第五条 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查看全文

口罩高价卖能举报吗?

举报私自高价出售口罩的行为可通过12315市场监管投诉电话,提供明确的被举报人信息和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证据,违法行为将受到处罚,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查看全文

卖高价口罩怎么举报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属于非法经营罪,涉及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物品价格等行为。举报方法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违法者将面临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或有期徒刑等处罚。...查看全文

怎么举报高价卖口罩

法律分析:   个人高价卖口罩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其涉嫌违反相关行政法规及刑法的规定。   《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法发〔2020〕7号,2020年2月6日发布)第二条 ...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陈正刚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

专职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11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