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相关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因某种情况影响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审理,待情况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中止审理与延期审理不同,中止审理的原因是出现不能抗拒的情况,而延期审理是因诉讼自身出现障碍。中止审理的再行开庭时间往往无法预见。
我国的法律体系现如今已经比较完备了,其中对于刑事、民事方面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以刑事诉讼法为例,对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规定就是一项比较细致的规定,它的出现也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行,那么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是指什么呢?
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是什么意思?
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情况影响了审判的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审理,待其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06条的规定,在审判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中止审理:
(1)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
(2)被告人脱逃的;
(3)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
(4)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
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人审理期限。
有多名被告人的案件,部分被告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全案中止审理;根据案件情况,也可以对该部分被告人中止审理,对其他被告人继续审理。对中止审理的部分被告人,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另案处理。
中止审理与延期审理不同。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时间不同。延期审理仅适用于法庭审理过程中,而中止审理适用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至作出判决前。
(2)原因不同。导致延期审理的原因是诉讼自身出现了障碍,其消失依赖于某种诉讼活动的完成,因此,延期审理不能停止法庭审理以外的诉讼活动,而导致中止审理的原因是出现了不能抗拒的情况,其消除与诉讼本身无关,因此,中止审理将暂停一切诉讼活动。
(3)再行开庭的可预见性不同。延期审理的案件,再行开庭的时间可以预见,甚至当庭即可决定,但中止审理的案件,再行开庭的时间往往无法预见。
延伸阅读
结语:我国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特别是在刑事和民事方面的规定越来越严格。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是指在审判过程中,由于某种情况影响了正常进行,法院决定暂停审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被告人严重疾病、脱逃、自诉人严重疾病等。一旦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应恢复审理。与延期审理不同,中止审理暂停一切诉讼活动,再行开庭的时间往往无法预见。这一规定的出现旨在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得到有效实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一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四节 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二百四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中诉讼中止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中可以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或组织终止、不可抗拒的事由、依赖另一案审理结果等。中止诉讼会暂停诉讼程序,待原因消除后恢复。与之不同,延期审理只适用于开庭阶段,仅推迟开庭日期,诉讼活动继续进...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终止侦查的相关规定

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出现终止侦查情形时,应制作结案报告并移送检察机关。侦查终结案件需满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犯罪性质正确、法律手续完备、应追究刑事责任等条件。结案报告包括嫌疑人情况、采取措施理由、案件事实证据、法律依据处理...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和讯问的具体规定,包括传唤地点、出示证明文件、传唤时间限制等。对于在现场发现的嫌疑人,可以口头传唤但需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时间不得超过12或24小时,且不得以连续传...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止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刑事诉讼中止的情形及特点:刑事诉讼可因犯罪认定、追诉时效、免除刑罚等情况中止;审判过程中被告人患病、脱逃,自诉人患病未委托代理人出庭等情况也可中止;中止后诉讼活动仍有效,中止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诉讼中止只是暂时停止诉讼程序,待中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情形:一方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确认参诉;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无法确定法定代理人;法人或组织终止,权利义务承受人未确定;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原因无法参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规定

《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分别规定了民事和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或组织终止等,而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包括被告人...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可采取保全措施,调解或作出判决、裁定。附带民事诉讼应与刑事案件一并审判,仅出于防止过分迟延才可分开审理。处理刑事案件需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中中止审理的情况有: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是否参与诉讼;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3、一方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且未确定继受权责人;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无法参与诉讼;5、本案需依据...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规定

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判决生效后,应解除取保候审、退还保证金,保证金属于个人财产时可移交给法院用于退赔被害人、履行民事赔偿或执行财产刑,剩余部分退还被告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4条,人民法院、检察院对逮捕决定的人,公安机关对经检察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止审理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中止审理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但未确定法定代理人、法人或组织终止但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不可抗拒的事由导致无法参与诉讼、本案需要依据另一案审理结果但另一案未审结、以及其他应中止诉讼的情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

当事人还没有确定法定代理人的,涉及民事诉讼过程当中的一方当事人死亡,其中一方因为不能抗拒的事由,没能够参加诉讼的,或者其他应该中止诉讼的情形,民事法庭都有可能中止审理,待到这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消失以后,再重新开庭审理。...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中关于中止审理的相关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对于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或其他严重情况、起诉后被告人逃脱致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被告人下落不明以及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情况,可以中止审理。中止审理后,应当裁定恢...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销毁的相关规定

《治安处罚法》第11条规定:执法人员有权收缴和处理违禁品、赌具、赌资、吸毒用具及违反治安行为的工具。工商执法人员可以没收、销毁侵犯商标专用权的产品。...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中止审理的法律法规

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法中中止审理的情形。当事人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或者涉及民事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死亡,其中一方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无法参加诉讼,以及其他应该中止诉讼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民事法庭可能会中止审理,直到这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消...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罚金的相关规定

我国刑法对罚金数额的规定主要包括无限额罚金制、限额罚金制、比例罚金制、倍数罚金制和倍比罚金制。无限额罚金由法院根据犯罪情节自由裁量确定,但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限额罚金制规定了罚金的下限和上限,法院在规定范围内裁量罚金。比例罚金...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逮捕权的相关规定

不予逮捕的情形包括:轻微、无大危害的行为;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特赦令免除刑罚;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的刑法告诉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代理人的相关规定

《民诉法》规定了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几种人员,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工作人员、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以及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此外,人民法院还可以许可其他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当事人在诉讼过...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行贿的相关规定

行贿国家工作人员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备特定情形之一也构成犯罪:行贿对象为三人以上;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谋取职务提升、调整;向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管的工作人员行贿,从事非法...查看全文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强奸罪的相关法律条款

强奸罪刑法的处罚主旨:强奸妇女的犯罪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而对于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将从重处罚。在特定情况下,如情节恶劣、多人参与、在公共场所当众、二人以上轮奸以及致使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将面...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相关规定

故意伤害罪的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将受到相应刑罚,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判处更严厉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考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