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相关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故意伤害罪的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将受到相应刑罚,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判处更严厉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考虑宣告缓刑,但累犯不适用缓刑。
故意伤害罪的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得,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之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伤残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续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74条: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延伸阅读
我国《刑法》中的罪与刑的规定
我国《刑法》中的罪与刑的规定是指我国法律体系中对犯罪行为的定性和刑罚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刑是指国家依法对犯罪分子实施的法律制裁措施,包括剥夺自由、罚金、管制、拘役、缓刑、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等。《刑法》中的罪与刑的规定主要涉及犯罪类型的界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刑罚的确定等方面,旨在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安全、惩罚犯罪行为并促进犯罪的预防和改造。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罪与刑罚有明确规定。根据犯罪情节不同,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致人重伤,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死亡或采用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伤残,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可以宣告缓刑,但累犯不适用缓刑。这些规定旨在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安全,并促进犯罪的预防和改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二百四十七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详解

卖假药属于触犯刑法的违法行为,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有区别。根据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对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情况,应按处罚较重的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区别在于犯...查看全文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隐瞒罪刑罚如何?

隐瞒罪的刑罚根据犯罪所得的价值而定,一般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则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隐瞒金额超过十万元、次数超过十次,或者三次以上且总额超过五万元。单位犯罪时,单位判处罚...查看全文

我国刑诉法相关规定及改革

死刑复核的法律规定:一审判处死刑且被告不上诉,需由高级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法院核准;高级法院不同意死刑判决可提审或重新审判。高级法院判处死刑且被告不上诉,以及二审判处死刑案件,都需报请最高法院核准。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时,可核准或不...查看全文

骂人诽谤罪如何量刑?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请查阅。

诽谤罪的量刑标准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属于告诉的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诽谤罪的量刑标准及处理方式。 诽谤罪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查看全文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卖淫罪既遂的刑罚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下,并处罚金;

引诱卖淫罪既遂的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不满十四周岁幼女卖淫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行贿的相关规定

行贿国家工作人员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备特定情形之一也构成犯罪:行贿对象为三人以上;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谋取职务提升、调整;向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管的工作人员行贿,从事非法...查看全文

探讨我国刑法中抢夺罪的相关规定

抢夺罪的数额较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分为不同金额范围。各地法院、检察院可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情况,在规定范围内确定具体数额标准,需报请最高法院、最高检批准。...查看全文

解析我国刑法中贿赂罪的相关规定

贿赂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2万元以上,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个人构成贿赂罪的必要条件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违反规定给国家工作人员回扣费、数额较大;贿赂数额不满标准但致...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对聋哑人有哪些相关规定?

我国刑法对聋哑人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我国刑法对聋哑人犯罪的规定为: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要求犯罪分子又聋又哑才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只是耳聋但是可以说话;或者只是哑可以听见的,则不适用该规定。 ...查看全文

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在我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刑法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 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正常活动)、客观要件(毁灭、伪造证据等行为)、主体要件(只限于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和主观要件(直接故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行...查看全文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法律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任何罪,都应当负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因某种情况影响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审理,待情况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中止审理与延期审理不同,中止审理的原因是出现不能抗拒的情况,而延期审理是因诉讼自身出现障碍。中止审理的再行开庭时间往往无法...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对信息披露违规罪的相关规定

信息披露违规罪的量刑规定及主观要件。根据我国刑法,对于信息披露违规罪,一般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更重刑罚。该罪要求行为人故意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不按规定披露其他重要信息...查看全文

我国对罪犯减刑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限制减刑规定: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不得少于一半刑期;无期徒刑不得少于13年;死刑缓期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不得少于5年,减为25年有期徒刑不得少于20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0条和第72条。对于轻罪犯,可以宣告缓刑,...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减刑的相关法规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形式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对于死缓限制减刑,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减为无期徒刑或二十五...查看全文

我国养老的相关规定?

律师解答: 国家养老新政策政府加强托底保障,加大对基层养老服务设施、乡镇敬老院、市县福利机构建设投入力度,优先兜底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需要,尽快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并通过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设置,建立起风险分...查看全文

我国养老的相关规定?

法律解析: 国家养老新政策政府加强托底保障,加大对基层养老服务设施、乡镇敬老院、市县福利机构建设投入力度,优先兜底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需要,尽快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并通过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设置,建立起风险分...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过失重伤罪是中国刑法中一种侵犯他人身体权利的罪行,其特征包括:以他人身体健康为犯罪对象,行为人通过过失伤害他人身体并导致重伤结果,主观上是出于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行为人对重伤结果没有预见且无法预见,即使发生重伤...查看全文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何规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生产或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若造成严重后果,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若后果特别严重,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查看全文

我国六大国家机关的相关规定

1、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行政机关: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政府是地方行政机关;3、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人民法院;4、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地方人民检察院;5、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