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诉法相关规定及改革

律师回答
摘要:死刑复核的法律规定:一审判处死刑且被告不上诉,需由高级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法院核准;高级法院不同意死刑判决可提审或重新审判。高级法院判处死刑且被告不上诉,以及二审判处死刑案件,都需报请最高法院核准。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时,可核准或不核准死刑,并可发回重新审判或改判。
关于死刑复核的法律规定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
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
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予以改判。
延伸阅读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体系相对完善,包括程序规定、证据规则、审判方式等方面。同时,近年来,我国也积极推进刑事诉讼改革,致力于提高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权益、加强证据规范等方面的工作。未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将继续优化,进一步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办案效率,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刑事诉讼法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如电子证据的认定、网络犯罪的打击等。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保障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结语:我国刑事诉讼法体系相对完善,近年来也积极推进改革,以提高司法公正和保护当事人权益。未来,刑事诉讼法将进一步优化,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办案效率,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刑事诉讼法可能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七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四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第二百五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予以改判。
第二百五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我国刑法规定与改革

变造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罚金一万至十万元;总面额在三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二万至二十万元。...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相关规定

故意伤害罪的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将受到相应刑罚,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判处更严厉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考虑...查看全文

经适房相关规定改革

婚姻期间购买经适房,支付全部款项的属夫妻共有;婚前购房款一起支付的共有;婚前支付部分款项,婚后补足的部分为夫妻共有;婚前购房款已支付全部的为个人财产。...查看全文

我国交通事故赔偿制度改革后的相关规定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及赔偿标准根据法律规定,机动车一方负责的责任比例决定赔偿比例,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受害人可根据医疗票据和相关证据确定医疗费的赔偿数额,其他费用可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驾驶机动车时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政策改革后的相关规定

村干部工作中死亡,村委会需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工伤保险基金提供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赔偿数额因地区而异,丧葬补助金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个月,供养亲属抚恤金按一定比例发放给无劳...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详解

卖假药属于触犯刑法的违法行为,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有区别。根据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对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情况,应按处罚较重的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区别在于犯...查看全文

我国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及相关规定

刑事自诉案件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涵盖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和侵占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故意伤害、非法侵...查看全文

探讨我国相关政策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介绍了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和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工龄计算方式,以及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和经济补偿金的相关规定。另外,还介绍了赔偿劳动者损失的标准和辞退员工社保补偿标准。...查看全文

我国公司法人的定义及相关规定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法人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设立,而股份有限公司则是通过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的方式成立。...查看全文

传讯通知书相关规定改革

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的人。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查看全文

我国工伤认定相关规定及进展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的认定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工作前后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的意外伤害、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的伤害或事故、上下班途中的非本人责任的交通事故或火车事故伤害,以及其他法律...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减刑的相关法规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形式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对于死缓限制减刑,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减为无期徒刑或二十五...查看全文

改革实录:刑诉法重新鉴定的关键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1条,侦查机关应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有关鉴定结论作为证据。如果有需要,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可以提出申请,补充或重新进行鉴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9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中关于行贿的相关规定

行贿国家工作人员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备特定情形之一也构成犯罪:行贿对象为三人以上;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谋取职务提升、调整;向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管的工作人员行贿,从事非法...查看全文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因某种情况影响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审理,待情况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中止审理与延期审理不同,中止审理的原因是出现不能抗拒的情况,而延期审理是因诉讼自身出现障碍。中止审理的再行开庭时间往往无法...查看全文

探讨我国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及实践"

共同犯罪中,同案犯的基本信息属于被告人应供述范围。根据被告人供述抓获同案犯,不应认定其有立功表现。但若被告人在抓获同案犯过程中协助公安机关,如现场指认、带领抓获、提供线索等,应认定为立功。...查看全文

刑法相关规定及解释

走私贵重金属罪的构成要件包括适用对象为一般主体、违反海关法规、主观方面为故意以及客观方面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将贵重金属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出国(边)境的行为。走私国家物品罪既遂会受到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处罚...查看全文

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行政强制法》定义了行政强制措施,即行政机关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鉴定法律规定的改革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重新鉴定的程序和权利:侦查机关应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和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证人、调取新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有专门知识的人可出庭提供意见。法庭应决定是否同意上述申请。...查看全文

2023年劳动合同法:临时工相关规定改革

劳动合同法临时工规定:公司为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保障临时工合法权益,制定了招聘范围、条件和程序。临时工享受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假期等。临时工需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用工期限不超过1年。临时工有转为正式员工的机会,费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