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伤认定相关规定及进展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的认定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工作前后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的意外伤害、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的伤害或事故、上下班途中的非本人责任的交通事故或火车事故伤害,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情形。
认定工伤的情形有如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延伸阅读
工伤认定的程序和要求是什么?
工伤认定的程序和要求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事故进行认定和处理的具体步骤和条件。一般而言,工伤认定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事故发生后,受伤员工应及时报告雇主,并由雇主报告给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其次,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组织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会进行初步认定,并通知雇主和受伤员工。最后,如果任何一方对初步认定结果不满意,可以提起复议或诉讼。工伤认定的要求主要包括:事故必须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内发生,与工作职责相关,且具备一定的伤害程度。此外,还需提供相关医疗证明和证据支持。总之,工伤认定的程序和要求对于保障员工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工伤认定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工作中发生的事故进行认定和处理的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认定的程序包括报告、调查、初步认定和复议或诉讼等环节。工伤认定的要求包括事故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地点内,与工作职责相关,且具备一定的伤害程度。提供相关医疗证明和证据是必要的。工伤认定的程序和要求对于保障员工权益、维护劳动关系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进行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

工伤认定应向用人单位保险参保地或应参保地人社局申请;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或诊断为职业病后30日内提出认定申请,可适当延长;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可在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工伤认定应及时提出申请,...查看全文

我国侮辱罪的相关规定及其发展趋势

侮辱罪的主体法律没有特别规定,任何年满16周岁及以上精神正常的人都可能成为侮辱罪的主体。法律对侮辱行为有严格规定,包括暴力侮辱、诽谤等情节严重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对于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侮辱行为...查看全文

我国身份证补办规定及最新进展

公民丢失居民身份证后,应前往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丢失补领,无需挂失和登报声明。身份证丢失后,应携带户口簿到公安分局户政大厅申报丢失补证,民警核对信息后办理证件。补办证件需一个月,加急可在10个工作日内邮寄到指定地点。...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和仲裁的相关规定及流程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可中断。工伤认定包括工作时间和场所内的事故伤害、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和收尾性工作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的意外伤害、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的伤害或事故、上下...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规定如何进行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规定:若公司拒绝认定工伤,职工可在一年内申请认定。有劳动合同的职工可直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但需提供证据证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建议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如工友证言。...查看全文

工伤复发认定相关规定

法律解析: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及工伤赔偿相关知识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了职工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内受到事故伤害、工作前后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工作受伤、履行职责时受到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受伤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以...查看全文

进行工伤鉴定的相关规定

员工工伤鉴定需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用人单位应在30天内提出申请。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可在一年内申请。劳动工伤鉴定步骤包括医疗终结后申请伤残评定,提供相关诊断材料,交纳鉴定费,鉴定会做出等级或结论,并公布。15天后...查看全文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及保护范围的相关规定

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为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及人民法院。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包括禁止复制、摹仿或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禁止误导公众的不相同或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对违反商标法规定的已注册商标可请求撤销,禁止违反商标法规...查看全文

我国刑诉法相关规定及改革

死刑复核的法律规定:一审判处死刑且被告不上诉,需由高级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法院核准;高级法院不同意死刑判决可提审或重新审判。高级法院判处死刑且被告不上诉,以及二审判处死刑案件,都需报请最高法院核准。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时,可核准或不...查看全文

我国公司法人的定义及相关规定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法人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设立,而股份有限公司则是通过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的方式成立。...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职工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有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查看全文

重庆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

工伤认定标准由法律规定,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包括加班加点和因工外出期间;工作场所包括单位内外相关区域;上下班途中也属于工作时间;因工作原因受伤包括生产活动导致的伤害和单位设施不安全导致的意外伤害。...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申请的相关规定

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及途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后30日内提出申请,可适当延长至90日。若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工伤职工等可...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职工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有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对应该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以及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作了如下规定: 第十四条规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撤销的相关规定

工伤认定决定书撤销的条件: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材料,或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产生影响;工伤认定部门严重违反程序规定;职工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其他。...查看全文

我国工伤认定制度中,住院报销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工伤认定后,住院期间的费用可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报销,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用、生活护理费、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抚恤金和劳动能力鉴定费。...查看全文

我国法规规定工伤认定多久?

法律解析: 我国法律规定工伤认定60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伤情复杂的,可以延长30日。工作中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在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超过30天不超过1年单位也可申请,...查看全文

我国法规规定工伤认定多久?

法律解析: 我国法律规定工伤认定60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伤情复杂的,可以延长30日。工作中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在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超过30天不超过1年单位也可申请,...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