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转租方能否对抗房屋所有者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规定,转租方不能对抗房屋所有者,未经同意转租可被解除合同。与二房东签订合同时需注意:查看身份证明和租赁合同,明确费用承担,要求结清费用,明确租期、付款方式和转租约定,明确违约责任和维修责任,约定提前终止合约情况。
一、民法典转租方能否对抗房屋所有者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转租方是不能对抗房屋的所有者的,只有在出租方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转租,未经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一十六条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与二房东签订合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查看二房东的有效身份证明及和大房东签定的租赁合同;
2、签订租房合同时,应问清房租包含的内容,水、电、暖、煤气(天然气)和物业管理费由谁承担;
3、要求出租人在房屋出租前结清水、电、暖、煤气(天然气)和其它费用;
4、明确租赁期限、房租支付时间和付款方式,并要求出租方提供租金收据;
5、应对能否转租做出约定;
6、要明确违约责任和违约的补偿标准;
7、入住前检查屋内家具、电器、其他设施的好损情况,并约定维修责任;
8、应对提前终止合约情况做出约定。
延伸阅读
转租方在民法典下的权利与房屋所有者的限制
在民法典下,转租方享有一定的权利,但也受到房屋所有者的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转租方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合法的转租行为,其中包括事先获得房屋所有者的同意、签订合同等。转租方有权收取合理的租金,并要求房屋所有者提供必要的维修和保养。然而,房屋所有者也有权对转租方的行为进行限制,如限制转租方的转租期限、要求转租方承担违约责任等。因此,转租方在转租过程中应确保合法合规,与房屋所有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以维护双方的权益和合同的有效性。
结语: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转租方无法对抗房屋所有者,只有经出租人同意才能转租。在与二房东签订合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核实身份证明、明确租金包含内容和费用承担责任,要求提供租金收据,并约定转租、违约责任、维修责任等事项。合约终止前也需要做出相应约定。合理的合同条款能够保障双方权益,确保租赁过程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章租赁合同第七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非因承租人原因致使租赁物无法使用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租赁物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
(二)租赁物权属有争议;
(三)租赁物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使用条件的强制性规定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章租赁合同第七百一十九条承租人拖欠租金的,次承租人可以代承租人支付其欠付的租金和违约金,但是转租合同对出租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除外。
次承租人代为支付的租金和违约金,可以充抵次承租人应当向承租人支付的租金;超出其应付的租金数额的,可以向承租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五章融资租赁合同第七百四十条出卖人违反向承租人交付标的物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租人可以拒绝受领出卖人向其交付的标的物:
(一)标的物严重不符合约定;
(二)未按照约定交付标的物,经承租人或者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交付。
承租人拒绝受领标的物的,应当及时通知出租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转租方能否对抗房屋所有者

经过出租人同意就可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出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租人转租,但是在六个月内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出租人同意转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转租方与房屋所有者之间的权益对抗问题

民法典规定,转租方需得到出租方同意方可转租;否则,出租方有权解除合同。与二房东签订合同时需注意:确认身份证明和大房东的租赁合同;明确房租包含的费用和承担责任;要求出租人结清相关费用;明确租赁期限、房租支付方式和提供收据;约定是否可...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房屋租赁能否转租?

律师分析: 房屋租赁能转租,但要经出租人同意。根据法律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民法典明确承租房屋能否转租

房屋承租人可以转租,需经出租人同意。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承租人经同意可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转租后合同继续有效。若第三人造成损失,承租人须赔偿。未经同意转租,出租人可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民法典标准房屋租赁能否转租?

法律解析: 房屋租赁能转租,但要经出租人同意。根据法律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民法典标准房屋租赁能否转租?

法律解析: 房屋租赁能转租,但要经出租人同意。根据法律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民法典标准房屋租赁能否转租?

律师解答: 房屋租赁能转租,但要经出租人同意。根据法律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房屋租赁能否转租

法律解析: 房屋租赁能转租,但要经出租人同意。根据法律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民法典房屋租赁可否转租

法律分析:民法典房屋租赁经出租人同意可以转租。原租赁合同中约定可以转租或出租人同意转租的,承租人可以出租给第三人。新签订的租赁合同应符合双方意愿,转租时承租人不得在房屋内擅自搭建、不得拖欠租金、不得超过剩余租赁期限。...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房屋出租后能否转租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房屋出租后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能转租。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可以转租的、租赁期间承租人征得出租人同意进行转租的、出租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承租人转租在六个月内未提出异议的,均能转租。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房屋转租能否对抗抵押权人

法律分析:房屋转租不能对抗抵押权人。经抵押权人同意可以依法签订租赁合同,实施房产出租。房产抵押后签订的租赁合同可以履行,但在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抵押权人不具有约束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房屋转租能否对抗抵押权人?

律师分析: 1,抵押权设立前,房产已经出租或转租并转移占有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租赁人可以对抗抵押权人;2,如果房产先办理了抵押登记后转租的,承租人无权对抗抵押权人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房屋买卖能否对抗抵押权

民法典规定,房屋买卖可对抗抵押权,但需优先偿还抵押债权。房屋出租后仍可抵押,只要房屋所有权属于房主。出租房屋不妨碍抵押,租客只是使用人。福利房、限制抵押来源、被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司法限制、未经共有人同意、权属争议、法律禁止抵押、...查看全文

民法典房屋转租行为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房屋转租行为经出租人同意有效。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允许的、租赁期间承租人征得出租人同意的、出租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承租人转租六个月内未提出异议的,承租人可以转租房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民法典房屋二次转租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民法典房屋二房东进行二次转租经大房东同意有效。在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可以实施转租或合同虽未约定但大房东表示同意转租的,转租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解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一...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房屋买卖能否对抗抵押权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房屋买卖不能对抗抵押权。房产作为抵押物,抵押人无权私自进行所有权的变更,经抵押权人同意方可买卖出售,同时应当以所得价款对债务进行清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查看全文

民法典房屋转租合同能否约定转让费

房屋转租合同可约定转让费,根据双方约定执行。转让费包括各项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总和。若转让费收取不公平或因违约导致合同解除,可收回。房屋转租需注意二房东的合同、费用承担、租期、违约责任等事项。转租需得到大房东书面同意,且不得超过主合同...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无权转租房屋是否有效

法律分析:无权转租房屋无效。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擅自转租的、出租人在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表示不允许转租的、承租人协商转租出租人予以拒绝的转租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出租人可以依法解除房屋转租合同。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民法典明确房屋转租是否合法

我国民法典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后可转租房屋,转租时租赁合同仍有效;若第三人损坏租赁物,承租人需赔偿。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者,出租人可解除合同。...查看全文

民法典承租人是否可以转租房屋

法律分析:民法典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转租房屋。双方签订的租房合同中明确表示同意实施转租或合同虽未约定但出租人表示同意转租的,承租人可以将房屋转让给第三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一十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