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

律师回答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罪的界限

其界限是:

①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销售额);

②当场查获的伪劣产品价值15万元以上(即"查处额")。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140条)与其他具体的生产、销售特殊的伪劣商品犯罪(第141条至第148条之罪)的区别

区别要点第140条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以数量为要件,即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或者当场查获的伪劣产品价值15万元以上;第141条至第148条规定的其他特殊伪劣商品罪不以上述数量标准为要件,而是以危险或者严重结果为要件。其中,以危险为要件的有第141条的生产、销售假药罪,第143条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第145条的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以造成人身或财产危害结果为要件的有第142条的生产、销售劣药罪,第146条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第147条的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第148条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此外,构成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既不要求危险也不要求结果,只要有生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即构成犯罪。这是由于这种行为本身的危害性较大。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什么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查处额在15万元以上的行为。

1、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和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客观方面,体现为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查处额在15万元以上的行为。

(1)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①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②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③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④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2)对"销售金额"的理解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销售金额与获利数额、违法所得不同,也完全等同于经营数额。行为人将产品全部卖掉的情况下,经营数额就是销售金额,但行为人生产了大量的伪劣产品而未能销售的情形下,行为人没有销售金额但有经营数额,两者对社会的实际危害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高法的解释规定: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即查处额为15万元。

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3、主体

是从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属于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

只能是故意,虽然行为人通常具有牟利的目的,但行为人是否具有牟利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多少年

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可能有3种情况:

①只构成第140条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达到第140条之罪数量标准的,即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或者当场查获的伪劣产品价值15万元以上,构成第140条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例如,生产、销售劣药,卖了5万元,但是没有造成人体损害的结果,只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能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因为生产、销售劣药罪要求造成损害人体健康的后果才构成犯罪。

②只构成某一特殊的伪劣产品罪

行为人生产、销售第141条至第148条规定之伪劣产品,发生危险或者结果但未达到第140条之罪数量标准的,只能按第141条至第148条之罪定罪处罚。例如,生产、销售假药,卖了2万元,但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但是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因为构成该罪需要达到特定的数量标准,即销售额5万元以上。

③行为同时构成第140条之罪和第141条至第148条之罪

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既达到第140条之罪的数量标准,又发生了危险或者结果,具备第141条至第148条之罪构成的,出现一行为触犯数法条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生产、销售假药,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且又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触犯第140条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第141条之生产、销售假药罪。再如,行为人生产、销售劣药,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且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结果的,同时触犯第140条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第142条之生产、销售劣药罪。对此种情形,行为同时构成第140条之罪和第141条之第148条之罪的定罪处罚,适用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数罪并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认定

法律分析: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认定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量刑标准是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是两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当然还存在着1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幅度。   按照工商管理规定,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将处以等值金额...查看全文

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认定

法律分析:法律上规定,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了其他东西,或者为了省钱,掺入了假的物质,用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用劣质的东西冒充真实有效的东西,或者用不合格的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并且销售金额达到了五万元以上,这种行为就可以定为生...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证据的认定依据

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认定: (1)主观上对伪劣产品是否存在明知。如不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生产、销售的,由于其主观上不具有的故意,不构成犯罪。 (2)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如果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的认定标准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就已经构成犯罪,另外,这些假冒伪劣的产品虽然没有销售,但产品货值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或者产品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 划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关...查看全文

伪劣产品销售罪认定方法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认定及相应刑罚。主观上需明知,否则不构成犯罪。销售金额不达标者为一般违法行为,但特殊情况除外。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销售金额不同,相应刑罚不同。...查看全文

伪劣产品销售罪认定标准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认定及相应处罚标准。对于主观上无明知的生产、销售行为不构成犯罪;销售金额未达到立案规定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了不同销售金额范围内的刑罚和罚金。...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销售伪劣产品罪?

销售假药罪的构成要件是:主体为个人或单位,主观上需故意,客体为国家药品管理制度和公众身体健康权利,客观上表现为违反药品管理法规、销售假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规定?

法律解析: 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规定?

法律解析: 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规定?

律师解答: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规定?

法律解析: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规定?

律师解答: 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通过以下要件认定:_x000D_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_x000D_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标准?

律师分析: 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认定标准

法律解析: 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怎么认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且非法牟利,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客观方面存在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罪的界限 其界限是: ①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销售额); ②当场查获的伪劣产品价值15万元以上(即"查处额")。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140条)与其他具体的生产、销售特殊的伪劣商品犯罪(第141条...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_x000D_ 1、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_x000D_ 2、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且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_x000D_ 3、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_x000D_ 4、客...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应该认定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罪的界限 其界限是: ①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销售额); ②当场查获的伪劣产品价值15万元以上(即"查处额")。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140条)与其他具体的生产、销售特殊的伪劣商品犯罪(第141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