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丝向我咨询,身边有人和自己一样在今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领取养老金,但是今年却能多领几百元至几千元,凭什么呢?我觉得有这种情况的退休人员,先别心里不平衡,因为出现这种养老金差距的原因,应该和以下这3个有关,看看你是哪一种?
根据《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中统计的,到2021年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为2987元,今年又上涨了4%,基本突破了3000元大关,而农民城乡居民养老金仅有179元,今年多地虽然上调了,但幅度也只有10几元左右,如果说你参加的是居民养老保险,而身边认识的同龄人参加的是职工养老保险,那么你们的养老金自然会有很大的差距了。
第二,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
作为养老金发放遵循的原则,想要在退休后多领钱,退休前就需要提高缴费标准或者延长缴费年限,在计发基数一致的前提下,缴费指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的人,月养老金水平将比踩线缴费的参保人更高,
比如今年多地公布了计发基数,以北京为例,计发基数是11082元,假设李大爷是大型企业的退休人员,退休前缴费标准按照300%缴纳,从毕业后就参加工作,至今缴费年限达到35年,而张大爷是小企业职工,企业参保时间晚,到退休刚缴纳够15年的最低要求,缴费标准也是按照最低的60%,那么计算下来,基础养老金方面,
李大爷=11082×(1+300%)÷2×35×1%=7757.40元
张大爷=11082×(1+60%)÷2×15×1%=1329.84元,不考虑个人账户的部分,仅基础账户养老金方面,李大爷将比张大爷每月多领取:7757.40-1329.84=6427.56元。可见如果在这些条件下,对社保缴费高投入的人,到手的养老金确实要多更多。
第三,养老金重新核算和补发
今年才开始领取职工养老金的人,最初到手的钱未必是足额的月养老金,因为1月起,各地基本都未公布今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对刚过完2021年,很多城市连本地一年的社平工资都没有核算出来,只能先以去年的计发基数作为核算依据先保证按月发放。
属于1月份办理退休,本月或次月领取的人,等到本地今年的计发基数公布后,还需要为他们重新按照2024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核算真正的月养老金标准,今年已有北京、天津、山东、广西、吉林等多地公布了这一数据,普遍高于去年的水平,那么按照去年的标准计算发放后,大家就是少发了养老金,因此,接下来各市县会针对本人进行重算补发。
虽然要补发,但不是全年一次性补发12个月的,要看你领取第一笔养老金的时间到重算补发月份间有多少个月,比如1月份开始领取养老金,本地从11月开始重算补发,那么你一次性应当部补发10个月的,属于10月领取养老金的,11月发放时,只会补发一个月的,那么连续发放10个月的退休人员,自然领取的养老金要多更多。
举例来看就是,上述提到的张大爷,按照今年的标准基础账户月养老金是1329.84元,按照去年的10534元计算,今年在新计发基数未公布前,最初发放的养老金月标准是:
张大爷=10534×(1+60%)÷2×15×1%=1264.08元,重算后每月就有了1329.84-1264.08=65.76元的差距,需要将之前已退休月份内少发的这笔钱补发给本人。
赵大爷和张大爷在参保标准、年限和所在地都一致,唯一不同的是,退休月份不同,张大爷今年2月领取养老金,赵大爷是9月开始,北京从10月重算补发的话,计算后,不考虑个人账户的不确定性,张大爷一次性补发可以拿到65.76×8=526.08元,但赵大爷只能补发一个月的就是65.76元,两人差了460.32元,可见,越早退休的人一次到账的数额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