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欺诈行为如何维权?

律师回答
摘要:合伙人拿钱跑了的解决方式:沟通协商要求返还钱款,否则提起民事诉讼追究刑事责任。合伙投资注意事项:明确出资方式和账目,签订合伙协议。法律依据:刑法第272条,挪用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的行为处罚;民法典第967条,合伙合同的出资义务和合伙财产的归属。
合伙人拿钱跑了的解决方式如下:
1、想法取得联系并沟通协商,要求返回钱款;
2、协商或者联系不成,需要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请求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
合伙投资注意事项如下:
1、合伙前,要明确每个人的出资方式,不同的出资方式会有不同的规定,并且明确自己的账目;
2、合伙时,要签订合伙协议。尽管法律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这仅仅解决合伙人对外承担责任的问题,而对于合伙人内部责任的划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明确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六十七条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第九百六十八条合伙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第九百六十九条合伙人的出资、因合伙事务依法取得的收益和其他财产,属于合伙财产。合伙合同终止前,合伙人不得请求分割合伙财产。
延伸阅读
结语:合伙人拿钱跑了,解决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沟通协商要求其归还资金;二是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合伙投资时,要明确每个人的出资方式和账目,并签订合伙协议。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内部责任划分需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2条,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将受到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伙合同是为了共同事业目的而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合伙人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合伙财产属于合伙人共有,合伙合同终止前不得分割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九百七十五条 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代位行使合伙人依照本章规定和合伙合同享有的权利,但是合伙人享有的利益分配请求权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九百七十六条 合伙人对合伙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合伙。
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继续执行合伙事务,其他合伙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合伙合同继续有效,但是合伙期限为不定期。
合伙人可以随时解除不定期合伙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其他合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九百七十八条 合伙合同终止后,合伙财产在支付因终止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清偿合伙债务后有剩余的,依据本法第九百七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分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欺诈行为如何维权?

网络购物、实体店购物和面对面交易被骗的处理方法:1.网购被骗可联系网站客服,提供凭证,协助处理;2.实体店被骗可向门店或工商管理部门投诉,寻求协助;3.面对面交易被骗可向警方求助或提起诉讼。消费者投诉需提供基本信息、被投诉方信息、...查看全文

欺诈行为受害者如何维权?

购物维权指南:买东西被骗可向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申诉、仲裁机构仲裁或提起诉讼;欺诈行为赔偿最高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退货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七日内退货无需理由,特殊商品除外。...查看全文

保险公司欺诈行为如何维权?

当涉及保险纠纷时,作为原告,您可以选择以保险公司为被告,向保险合同约定的管辖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保险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管辖法院,您可以选择向保险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您需要提供保险合同、保险费交纳凭证等证据...查看全文

欺诈合同如何维权?

欺诈合同无效,可要求赔偿损失和违约金。依据《民法典》,受欺诈方可请求撤销合同。合同欺诈认定标准是一方使用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可请求撤销合同。受欺诈方需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否则撤销权消失。...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口头合伙中的欺诈行为?

本文介绍了合伙事务相关的证据材料建议保留,以备在法院提起诉讼时使用。口头协议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有效的,但若对方不承认,则需要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合伙人违反口头协议应承担违约责任。只有口头协议的欠款可以和对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去法院...查看全文

欺凌行为如何依法维权?

校园暴力民事诉讼程序:起诉肇事者赔偿学生损失,需先公安行政处罚,再提起民事诉讼。程序包括立案审查、上诉、送达起诉状、答辩、证据交换、财产保全裁定和开庭通知。案件公开审理需提前公告。...查看全文

不良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法律分析:当消费者受到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侵害时,可通过以下途径要求经营者给予双倍赔偿: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等途径。经营者...查看全文

不良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不良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消费者应当辩识何谓商家“欺诈行...查看全文

不良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不良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在与商家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应注意收集与商家沟通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书面材料等各类证据,以便协商不成时向工商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提起诉讼的法律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消费者应当辩识何谓商家“欺诈行...查看全文

不良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法律分析:不良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维权的方法如下:消费者可以要求生产者或经营者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生产者或经营者的欺骗行为致使消费者产生损失的,消费者有权要...查看全文

遇到欺诈合同,如何维权?

判断是否算诱骗签合同需考虑对方是否冒用他人名字或虚构信息误导签订合同。证明被骗签合同需提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被骗签合同可请求法院撤销,根据民法典规定,受欺诈方有权撤销合同。...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案件如何维权?

合同诈骗罪是公诉案件,不可自诉。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合同过程中骗取财物,数额较大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面对合同欺诈,如何维权?

合同欺诈可报警,犯罪地公安局负责处理。根据《刑法》第224条,涉及虚构单位、伪造证明、诱骗、逃匿等行为的合同欺诈,可处罚金或刑罚。立案标准为骗取财物达二万元以上。报案需提供书面材料、证据、合同等相关文件。只要达到立案标准,司法机关...查看全文

商家欺诈,如何维权?

消费者被商家欺骗协商无果可向工商部门投诉,投诉需满足明确对象、具体请求、事实理由、工商职责范围。投诉方式可通过信函、传真、短信、电子邮件、投诉平台或电话、门店提出。消费者可自行投诉或委托代理人,需提供委托书和受托人身份证明。多人共...查看全文

中介欺诈如何维权?

被房产中介骗,可以向工商局投诉、公安局报案,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中介的责任取决于其行为,如果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需承担赔偿责任。被欺骗的一方可以向中介住所地法院提起合同纠纷诉讼。如涉及刑事诈骗,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查看全文

网络欺诈如何维权?

微信被骗钱追回方法:通过微信小程序“腾讯举报受理中心”提交转账和被拉黑页面截图。需注意该方法并非百分之百有效。对实施诈骗行为的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诈骗者可处以拘留和罚款;根据《刑法》,数额较大者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查看全文

受欺诈方如何维权

根据法律规定,受诈骗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之前,该合同是有效的,但一旦被撤销,就自始无效。法定可撤销合同的情形包括: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的合同;一方通过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方以胁迫手段使...查看全文

欺诈购物如何维权?

消费者购物遭受欺诈可要求赔偿。如遇到商家欺诈行为,可先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采取诉讼手段,要求经营者支付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作为赔偿,最低赔偿金额为五百元。...查看全文

网络欺诈如何维权

法律分析:网络欺诈的维权方式为立即报警。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查看全文

网购欺诈如何维权?

购物被骗可以上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权方式包括协商和解、投诉调解、行政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消费者应注意合法权益受损处理、提供证据、尽快选择申诉或起诉、向行政部门申诉和向法院起诉的权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