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销售合同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律师回答
摘要:商品房销售合同违约金上限:《民法典》第585条规定,违约金应根据违约情况支付,过高可减少,过低可增加。《最高法院解释》第16条规定,以违约金造成的损失30%为减少基础,实际违约金需根据个案约定调整。原因是保护合同自由原则和违约金的惩罚性质,有效制裁违约行为,保护非违约方利益。因此,在争议违约金过高时,应根据损失30%为基准下调约定的违约金。
商品房销售合同违约金上限
《民法典》第58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金支付违约后,还当履行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6条规定: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由此可知,该条法律只是规定调整违约金幅度,并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的上限。但是它首先前提是已经认定违约金过高,需要用此条来调低,最终的实际违约金随个案的约定有不同计算结果。这样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民法典》允许合同当事人事先对违约的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予以约定,或者直接约定违约方付给非违约方一定数额的金钱,体现了合同自由的原则。如果该《解释》固定了违约金的计算金额,便是与上位法相抵触。
2.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违约金适时具有惩罚性或补偿性,在商品房销售合同中的违约金的定位应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类似,均属于惩罚性的违约金。此时如果只能按上限为高于实际损失的30%计算,显然只有补偿性质,不能体现惩罚性,从而抹杀了该类违约金所应有的特点,而不能有效地制裁违约行为,充分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
因此,适用《解释》第16条时,应当从调整违约金的角度切入,在双方对约定违约金过高争议的时候,应就其造成的损失30%为减少基础,随个案差别下调已约定的违约金。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民法典》第585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的规定,对于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调整违约金时,应以造成的损失30%为基准,并根据具体案件的差异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的调整既能保护合同自由原则,又能维护违约行为的惩罚性和补偿性,有效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销售合同中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合同违约金应合理,不能过高。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数额及计算方法,但不得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法院通常认定超过损失30%的违约金为“过分高”。...查看全文

商业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商业合同违约金上限没有规定具体的数额,主要是不能过分超过违约产生的损失。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商业合同的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商业合同的违约金的上限是不超过所遭...查看全文

商品房买卖合同违约金是多少

一般在合同里有说明1、定金与违约金的适用关系我国的定金在性质上是违约定金,具有预防违约金的性质,因此它与违约金在目的、性质、功能等方面相同,二者是不可以并罚的。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可以也只能由非违约方选择...查看全文

租房合同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租房合同违约金的最高限额没有明确规定,一般以实际损失的30%为原则。违约金应由双方协商确定,如无法达成共识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根据《民法典》规定,违约金低于损失可增加,过高可减少。违约金的计算取决于合同中的约定,可以是一定比例的租...查看全文

房产合同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法律分析:房产合同违约金上限一般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是当造成的损害比较严重时发生的,如过高或过低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正常情况下违约金的约定是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房产合同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法律分析: 关于房产合同违约金上限的规定是:一般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是当造成的损害比较严重时发生的,若过高或过低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正常情况下违约金的约定是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查看全文

商品房违约金是多少

本文介绍了商品房违约金的计算方法以及违约金与赔偿金的区别。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违约金与赔偿金有区别,包括...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不得超过所遭受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合同违约金上限为实际损失的30%,过高则可根据法律规定由法院或仲裁机构酌情减少。...查看全文

商业合同的违约金上限是多少呢

商业合同的违约金上限为实际损失的30%,若造成的损害更大且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损失,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要求适当增加违约金。...查看全文

商业合同的违约金上限是多少呢

商业合同违约金上限为实际损失的30%,如造成重大损害且约定违约金低于损失额,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适当违约金。...查看全文

合同约定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法律分析: 合同约定违约金上限一般为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现行法律对此虽无明确的数额规定,一般由当事人自己在合同中进行约定的,但是合同违约金一般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超过了可以请求法院予以适当减少。 法律依据: 《民法典》 ...查看全文

合同约定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法律分析: 合同约定违约金上限一般为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现行法律对此虽无明确的数额规定,一般由当事人自己在合同中进行约定的,但是合同违约金一般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超过了可以请求法院予以适当减少。 法律依据: 《民法典》 ...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上限多少

法律分析:合同违约金的上限一般是违约所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法律对违约金的规定是,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法律分析: 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对此明确规定,但是一般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就可以被认定为违约过高,违约金过高时,违约方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减少,因此违约金一般不宜超过损失的30...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上限是多少钱

合同违约金最高为实际损失的30%。通常,合同违约金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当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导致对方损失时,赔偿金额应与违约造成的损失相当。...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1.一般不得超过造成的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超过该标准的,则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适当予以减少。 2.《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法律分析: 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对此明确规定,但是一般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就可以被认定为违约过高,违约金过高时,违约方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减少,因此违约金一般不宜超过损失的30...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法律分析: 一般情况下,合同违约金规定的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若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通常合同中没有规定违约金的条款,法律也未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数额的,应当按照对方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法律分析: 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通常合同中没有规定违约金的条款,法律也未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数额的,应当按照对方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