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及特点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变更的主旨是在劳动合同开始履行但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原合同中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变更劳动合同的程序包括提出变更要求、及时作出答复和达成书面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劳动合同开始履行但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因订立劳动合同的主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原合同中的某些条款修改、补充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是:
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即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主体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职工,无论哪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都应当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说明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内容、条件等;
按期向对方作出答复,即当事人一方得知对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后,应在对方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不得对对方提出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置之不理;
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即当事人双方就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应当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书面协议,书面协议应指明对哪些条款作出变更,并应订明变更后劳动合同的生效日期,书面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生效,并报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劳动合同的变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延伸阅读
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应用
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应用是指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雇主和员工在特定情况下对劳动合同进行修改或调整的行为。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变更需要符合合法、合理、公平的原则。具体变更的内容可能包括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调整。在实践应用中,劳动合同变更需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且在书面形式上进行记录和确认。双方应当保证变更的合法性,并遵守法律规定和约定的程序。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应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雇主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结语:劳动合同变更,是指在劳动合同开始履行但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因主客观条件变化,当事人依法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补充的行为。变更程序包括:及时提出变更要求,按期作出答复,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并备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变更需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合法、合理、公平原则是劳动合同变更的基础。目的在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七条 【过渡性条款】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无效后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人变更的概念及特点

法人变更是指法人在组织、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方面发生的重要变化。法人可自主决定变更,并进行相应登记,产生法律效力。然而,企业法人的合并和分立涉及债权债务关系,受到法律的强制规定。合并和分立是法人变更的主要形式。...查看全文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特点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主旨是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自动终止。外国人劳动合同满五年需审批续订。若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继续提供劳动,视为双方同意续订,用人单位应及时办理续订手续。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公负伤达到规定等级,要...查看全文

承揽合同的概念及特点

本文介绍了承揽合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承揽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期限、验收标准和方法等条款,以及承揽合同的法律性质和判断标准。同时,区分了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的区别,并指出承揽合同具有法律性质的法...查看全文

合同要约的概念及特点

要约是一种法律行为,指的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具体确定合同内容,并表明要约人受该意思表示约束。除了要约和承诺方式外,当事人还可采取其他方式订立合同,但需符合法律规定以确保有效性。...查看全文

合同倒签的概念及特点

合同倒签存在法律风险,因为在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中,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难以界定,证据难以取得,解决纠纷困难,事前控制作用无法体现。...查看全文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概念以及有什么特点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及特点。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欠缺生效要件,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的合同,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特点包括意思表示不真实、当事人选择权、变更协议生效等。可撤销可变更合同的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的解除概念及特点

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和方式。根据《劳动法》规定,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试用期不合格、严重违纪、严重失职、刑事责任等。此外,单位还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合同,如劳动者患病后无法工作、无法胜任工作、合同无法履行等情况。...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终止的概念及特点

劳动关系的终止是指劳动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消灭,是劳动关系运行的结束。终止情形包括:劳动者死亡、被法院宣告死亡或失踪;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破产;劳动者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他情况。...查看全文

可变更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欠缺某种合同生效要件,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意思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合同内容予以变更或使合同效力消灭的合同。 一、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性质: 1.主要违反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要件。 2.形成诉权:变更、撤销...查看全文

各自的概念及特点

物权凭证和债权凭证的区别及债权凭证的内容。物权是对物的支配,债权是请求特定行为的权利。物权是绝对权,债权是相对权。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具有相容性和平等性。物权一般为永久性,债权有期限。债权凭证应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信息、债权金额及依...查看全文

概念、特点及风险

担保是为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法律制度,需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担保方式包括抵押、质押、定金、保证、留置,其中抵押、留置质押具有优先受偿权。担保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前者要求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后才可追偿,后者则可直接追偿。...查看全文

强迫劳动罪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强迫劳动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和休息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4条,强迫劳动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处以更重的刑罚。知情并协助他人实施强迫劳动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查看全文

共同诉讼的概念及其特点

必要的共同诉讼是指多个当事人就共同诉讼标的进行合并审理和判决的一种诉讼形式。其特征包括:多个当事人、共同诉讼标的、法院必须合并审理并做出一致判决。...查看全文

管制刑的概念及特点

管制刑是一种轻刑罚方法,不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式。适用于罪行性质轻、危害小,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分子。管制刑由人民法院判决,社区矫正组织执行。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在数罪并罚...查看全文

重婚罪的概念及特点

重婚罪的认定及特点,包括客体、客观表现和主体要素。重婚罪的概念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量刑方面,可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股权转让合同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股权转让合同是股权转让方与股权受让方签订的契约,约定双方在股权转让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但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经过过半数股东同意。...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及特点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归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应均等分割。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赠与所得财产和其他应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原则是以调解为基础,...查看全文

过失共同犯罪的概念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过失共同犯罪的行为人不会被视为共同犯罪。只有当两个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时,才能被视为共同犯罪。而当两个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时,他们不会被视为共同犯罪,而是会按照各自所犯的罪行进行定罪和处罚。单位和自然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吗?...查看全文

了解单务合同:概念、特点及实例

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的划分及其意义 简短概括:单务合同是指一方只负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与双务合同相对应;划分意义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规则的适用和风险负担的不同。 (98字)...查看全文

支票背书的概念及特点

支票背书的主要内容是:支票出票人向规定区域以外的收款人出票,背书人向规定区域以外的被背书人转让票据,区域外的银行不予受理,但出票人、背书人仍应承担票据责任。背书应当连续,连续背书证明持票人的票据权利。非经背书转让的票据,依法举证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