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决定法官的回避?

律师回答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由相应负责人决定,对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可申请复议。此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可根据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一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三十二条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延伸阅读
法官回避:权力归属与程序保障
法官回避是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保障司法公正和程序的公正性。在决定法官回避的问题上,权力归属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通常情况下,法官自行决定是否回避,但也存在其他机制来确保程序的公正性。例如,当事人可以申请法官回避,法庭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或相关规则要求法官回避。这种权力归属的安排旨在避免法官滥用权力或受到不当干扰,从而保障司法程序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因此,法官回避的权力归属问题是司法制度中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要议题,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透明。
结语:法官回避是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环节,确保司法公正和程序的公正性。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由相应负责人决定。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法官回避权的归属是司法制度中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要议题,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透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第三章 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合议庭或者法官一人独任审理。
合议庭和法官独任审理的案件范围由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第二章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第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设巡回法庭,审理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确定的案件。
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巡回法庭的判决和裁定即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官的回避由谁决定?

律师分析: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查看全文

法官回避由谁决定

人民法院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一、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谁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合议庭或者法官一人独任审理。合议庭和法官独任审理...查看全文

回避谁来决定

法律解析: 根据法律的规定,在案件的侦查阶段,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侦查人员回避或者侦查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的,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查看全文

回避谁来决定?

律师分析: 根据法律的规定,在案件的侦查阶段,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侦查人员回避或者侦查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的,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查看全文

谁来决定申请回避?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决定由院长、检察长、公安负责人分别决定审判、检察、侦查人员的回避。侦查人员回避决定前,侦查不停止。驳回回避申请后,当事人可申请复议一次。...查看全文

谁来决定书记员的回避?

书记员回避需由审理案件的法院院长决定,其他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由相应负责人决定,院长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查看全文

院长的回避由谁来决定

法院院长在担任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时,是否需要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无论是在民事、刑事还是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提出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查看全文

由谁来决定是否回避?

该段内容讲述的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由相应负责人决定,并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查看全文

书记员回避由谁来决定

书记员的回避由什么决定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书记员需要回避的应该由负责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的院长作出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查看全文

回避由谁决定

法律分析: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回避由谁决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查看全文

回避由谁决定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查看全文

法律回避的决定权属于谁?

在案件审判阶段,当事人或代理人申请或审判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当事人或代理人申请或院长自行提出回避,由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多数人决定。...查看全文

审判人员的回避应该由谁来决定?

审判人员回避应由法院院长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需回避的情形包括与案件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曾担任过相关角色,与诉讼代理人有夫妻或亲属关系,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利害关系。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查看全文

法律中的回避是由谁决定的

法律分析:法律中的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回避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法定人员在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退出对本案审理的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法律中的回避是由谁决定的?

律师分析: 在案件的审判阶段,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或者审判人员自行提出回避的,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院长回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自行提出回避的,由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决...查看全文

回避的决定由谁作出

律师分析:法院院长决定:审判人员、法院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检察院检察长决定:检察人员、检察院书记员、检察院聘请或者指派的鉴定人、翻译人员回避。侦查机关负责人决定:侦查人员及由其指派或聘请的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法...查看全文

回避的决定由谁作出?

律师分析: 法院院长决定:审判人员、法院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检察院检察长决定:检察人员、检察院书记员、检察院聘请或者指派的鉴定人、翻译人员回避。侦查机关负责人决定:侦查人员及由其指派或聘请的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法院审委...查看全文

鉴定人的回避由谁决定

法律分析: 鉴定人的由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决定的。鉴定人员如果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一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查看全文

鉴定人的回避由谁决定

鉴定人员回避谁决定 由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检察院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是本案...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苏孟泽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

认证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12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