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没有犯罪故意?

律师回答

审查起诉要确定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移送审查的证据足以认定被追诉人具有实施被追诉的犯罪的主观故意,要从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予以审查确定。从认识因素来看,要审查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合乎逻辑地推导出被追诉人意识到自己正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对行为引发的危害结果主观上是明知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判断:1.现有证据(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能够直接证明被追诉人对实施的行为危害性认识上是清楚的。2.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神志是清醒的,没有证据表明被追诉人存有精神障碍。3.有证据证明不存在任何外界因素阻碍被追诉人对危害行为性质的判断。4.有证据表明被追诉人在某一领域接受过专门教育,或者根据被追诉人对某领域的熟知程度,或者根据被追诉人的工作性质,可推断被追诉人能够分辨实施的危害行为的性质,并能判断行为产生的危害结果。当然,对被追诉人主观认识因素的判断,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被追诉人的状况,决定具备上述一项或者几项,方能判别被追诉人是否能够认识到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从意志因素来看,要审查被追诉人对危害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引起的危害结果是否积极追求或者放任不管。主观意志是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必然通过客观行为表现出来,故被追诉人的主观意志状态可通过其实施的外在行为审查确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判断:1.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实施犯罪积极准备犯罪工具,或者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如对被害人进行跟踪、踩点、提前了解犯罪对象的外部环境或者排除犯罪障碍等。2.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实施犯罪积极组织、拉拢他人共同参与,或者积极寻找作案空间和作案对象。3.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实施了以侵吞或者非法占有他人或者公共财产为目的的危害行为的,或者为获取物质利益或者其他财产性利益而实施行政法规禁止的危害行为。4.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实现犯罪目的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旨在实现犯罪目的(意图)的侵害行为。5.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以实施部分行为为诱饵骗取他人财物,或者胡编谎言骗取他人信任,以实现犯罪意图的,或者为实现特定目的,积极游说,拉拢说服他人实施某种合法或者违法的行为。如果具有下列情形,则应当认定被追诉人对受追诉的行为引发的危害结果采取的是放任的心理态度:1.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追求其他合法或者违法目标不顾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2.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追求其他特定目的,严重违反特定领域的规章制度,或者对发现的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避免或者修补而听任危害结果的发生。3.有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被追诉人不计后果,对将要发生的危害后果放任不管。

如何认定故意犯罪中的故意

认定犯罪的故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认定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犯罪故意这样认定:_x000D_ 1、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_x000D_ 2、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法律...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故意犯罪中的故意

法律分析:故意犯罪中故意的认定: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即认定为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法律依...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应该如何认定

审查起诉要确定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移送审查的证据足以认定被追诉人具有实施被追诉的犯罪的主观故意,要从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予以审查确定...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故意犯罪行为?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查看全文

如何不认定成故意犯罪

法律分析:符合下列情形不认定成故意犯罪:_x000D_ 1、行为人不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实施了该行为;_x000D_ 2、行为人对于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不持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法...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法律分析:贪污罪的犯罪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放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贪污罪中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 怎么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查看全文

贪污罪的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可以认定为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贪污罪中犯罪故意怎么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查看全文

共同的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共同的犯罪故意的认定标准:_x000D_ 1、各个共同犯罪人对该罪都有故意;_x000D_ 2、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意思联络,意识到了在协同共同行为。_x000D_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共犯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应这样认定故意伤害罪的共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其轻伤以上伤情。犯故意伤害罪的,一般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该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故意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的故意的认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属于故意。共同犯罪必须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存在过失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直接故意犯罪应如何认定

直接故意犯罪认定: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生活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和新陈代谢的有机体,是人存在的前提。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都可以构成;2、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的故意如何认定

共同的犯罪故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查看全文

如何排除故意犯罪的认定?

根据《刑法》规定,没有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不认定成故意犯罪: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查看全文

共同的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共同的犯罪故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查看全文

共同的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共同的犯罪故意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参加实施犯罪。 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查看全文

共同的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共同的犯罪故意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参加实施犯罪。 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行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基础上仍决意实施这种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因此,认识因素是构成犯罪故意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意...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安启博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合伙人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5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